一
再讀《天龍八部》,感覺金庸是極偏愛阿朱這個角色的。
阿朱的名字最先由阿碧說出。阿碧跟鳩摩智,段譽等人說“我可做不了主,只好請幾位在這里等一等,我去問問阿朱姊姊”。
阿朱的出場尤其有趣,耐人回味。
首先,一個須發如銀弓腰曲背,滿臉皺紋的老仆出場了。
以段譽的為主視角來寫:他聞到一陣幽香,隱隱感覺哪里不對,卻找不出破綻。
于是,好奇心來了,真想一目十行,探究這位阿朱姊姊到底是何方神圣?
然后,阿朱易容成精明能干的瘦管家,“睜著圓圓的眼睛,烏黑的眼珠骨溜溜的一轉”,被段譽瞧出了他是個年輕女子。
最后,阿朱又扮演成雍容華貴的慕容老太太,珠翠滿頭,老態龍鐘的樣子讓段譽不禁微笑,暗暗喝彩。
千呼萬喚始出來。
第二天早晨,段譽才見到阿朱,“身穿淡絳紗衫”,“盈盈十六七年紀”,“鵝蛋臉”,“眼珠靈動”,“一臉精靈頑皮的神氣”。
孟子曰:胸中正,則眸子瞭焉。金庸先生著筆寫了阿朱的眼睛。寥寥幾字,一個明媚靈動美麗的少女躍然紙上。
金庸的小說里,還有誰以這種方式出場來著?
對,是黃蓉!
之前黃蓉一直以小乞丐扮相行走于鬧市的,第一次著女裝見郭靖是在雪后梅林,乘著一葉扁舟從湖里款款而出,燦然生光,令郭靖耀眼生花,如癡如夢。
黃蓉可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重量級人物哦。讓阿朱像黃蓉一樣在千呼萬喚中閃亮登場,你能說金庸不偏愛她嗎?
二?
阿朱是父親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母親是阮星竹。所以阿朱的真實身份是大理公主,其出身是高貴的。
因母親家教甚嚴,所以將她送養,偶然被慕容家收留。她在慕容家的居所為“聽香水榭”,比阿碧的“琴韻小筑”大好多。聽香水榭里有有船夫,廚師,劃槳,丫鬟侍候阿朱,其地位可與大小姐媲美。
細想,在所有人對阿朱的身世一無所知的前提下,為何一十六七的女子在慕容家擁有如此高高在上的地位?
其聰明才智,美貌,頑皮性格,跟遺傳因素密不可分。阿朱骨子里靈氣與天資,這是后天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來的。
1? 聰慧,智商高
她擅長易容術。有多厲害呢?金庸寫道:“她喬裝改扮之術神乎其技,不但形狀極似,而言語舉止,無不畢肖,可說沒半點破綻,因此以鳩摩智之聰明機智,崔百泉之老于江湖,都沒絲毫疑心”。
在充滿是非恩怨,刀光劍影的江湖,這絕對是門行走江湖的絕佳技藝。她的母親阮星竹會些喬裝,阿朱對此有天賦,天賦加上聰慧,自學成才,竟把這門技藝練得爐火純青。
2 情商高
阿朱在群雄大鬧聽香水榭時靜觀其變,在恰當的時機發表了恰當的言論, 摘錄如下:
“阿朱在一旁觀看,默不作聲,這時忽然插口道:“司馬大爺,諸大爺,我姑蘇莫容氏倘若當真殺了司馬老先生,豈能留下你們性命?包三哥若要盡數殺了你們,只怕也不是什么難事,至少他不必救司馬大爺性命。王姑娘也不會一再相救諸大爺。到底是誰出手傷害司馬老先生,各位還是回去細細查訪為是。”
阿朱思維縝密,條理清晰。她從全局和整體上切入,捉住重點,雖三言兩語,卻句句在理,說的每句話都像射靶,支支射中靶心。在化解這場爭斗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其情商極高。
3 豁達樂觀
阿朱去少林寺盜取易筋經時,中了金剛掌危在旦夕,摘錄如下:
“阿朱續道:“那時候我說:‘世上既有了這位薛神醫,大伙兒也不用學什么武功了?'喬大爺問道:’為什么?'我說:‘打死了的人,薛神醫都能救得活來,那么練拳,學劍還有什么用?你殺一個,他救一個,你殺兩個,他救一雙,大伙兒可不是白累么?’”
她伶牙俐齒,聲音清脆,雖在重傷之余,又學習了青城派那些人的四川口音,但一番話說出來猶如珠落玉盤,動聽之極。眾人都是一樂,有的更加笑出聲來。”
受了重傷,危在旦夕,阿朱不唉聲嘆氣,不消沉低落,卻東扯西扯,逗人一樂。作為一名十六七的女孩子,擁有這樣的豁達胸襟,確實很難得。
4 善良
第十八回,西夏人捉了丐幫眾人于寺廟里,王語嫣急著尋找表哥,段譽癡情跟著王語嫣,只有阿朱主動提出扮演喬幫主,混入寺中,找到解藥解救丐幫。
聽到喬峰說趙錢孫,譚公,譚婆都死去,阿朱的反應是“微微一驚”。
阿朱以為是喬峰殺的,心里覺到不安。待到喬峰否認后,阿朱“長吁了一口氣”,說:“不是你殺的就好。我本來想,譚公譚婆并沒怎么得罪你,可以饒了,卻不知是誰殺的?”
從阿朱的心理反應和語言可以看出,阿朱是真正的菩薩心腸。單從這一方面來說,天龍八部里的其他女子都較之遜色了。
三
阿朱與喬峰,兩個人并非是一見鐘情。
兩人初見與無錫杏子林。丐幫叛亂,天下英雄豪杰皆對喬峰質疑,?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唯有阿朱替喬峰爭辯,彼時,兩人都是素未謀面。
第二次見面是在少林寺,阿朱喬裝為虛清和尚去偷易筋經,被金剛掌打成重傷,恰巧喬峰救了她一命。之后喬峰不斷輸入真氣,敞開心扉,給阿朱講兒時故事,因命運相似,兩人于心有戚戚焉,成為了患難之交。
日久生情。
喬峰給阿朱求醫治病,獨闖聚賢山莊,“雖萬千人獨往矣”。經歷了同生共死。
雁門關重逢之時,喬峰為天下人唾棄,阿朱為了情誼千里迢迢不顧艱難困苦從江南跑到塞北。在雁門關外等了他五天五夜。在他失意潦倒之時,阿朱歡聲笑語伴其左右。兩人自此情深意濃。
最后,在鏡湖青石橋,阿朱為了化解蕭峰與父親的恩怨,喬裝成父親的樣子,接了蕭峰一掌,香消玉勛。
那一晚,雷聲轟隆,大雨傾盆,分別是如此的刻骨銘心。
我多想跟你一起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放牛放羊,從此了無牽掛。
你豪爽大笑道:“蕭某得有今日,別說要我重當丐幫幫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
我曾對你說過:“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險困苦。”
可是,我們共同勾勒的畫面,再怎么美好,終究還是夢一場。
參透了所有的希望與努力,也許,還抵不過命運開的一個玩笑,上帝只是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結局,就都已經完全更改。
四
阿朱的妹妹是阿紫。
眾所周知,金庸給小說中的角色命名時都是有其深意的。
關于阿朱阿紫,普遍的一種認知就是“惡紫奪朱”。一朱一紫,一正一邪。
語出自《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
集解: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以亂其中。
對比是鮮明的,反襯的力量是強大的:
阿紫越刁蠻任性,我們越回想阿朱的善解人意;
阿紫越心狠手辣,我們越懷念阿朱的溫柔善良;
阿紫越戾氣歹毒,我們越想念阿朱的有情有義。
雖寫阿紫的篇幅遠遠大于阿朱,但是阿朱的形象卻隨著阿紫愈來愈鮮明,愈加讓人難以忘懷。
五
天龍八部結尾一回中寫道:
“蕭峰熱淚盈眶,走近摩挲樹干,那樹干比之當日與阿朱相會時已高不少。一時間傷心欲絕,渾忘了身外之事。”
突然想起《項脊軒志》中的句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剎那間淚目。
正如喬峰所說: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代替了的?”
蕩氣回腸,震撼人心。
?
網絡流傳一首小詩,以此作結。
那日杏林初相見,紅衣照銀簪。塞上牛羊空許約,日暮關山遠。人已逝,鏡湖畔。今生休去,雁門關外,何處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