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個表達欲很強的人,以前微信里偶爾忍不住會發表一些或長或短的想法,但是卻很難靜得下心來真正去寫點東西,感覺提筆太困難。而最近一段時間,連手機都不想看了,更不用說發圈,隨手一翻,朋友圈都淪陷在廣告里了,根本沒有人會靜心下來寫一段話,也沒有人有耐心認真去看一段話,社交網絡的浮躁似乎能穿越手機屏幕席卷到每一個人。早幾天突然想每天寫點什么,就當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可能寫作是可以靜心的。無意間就看到一個寫作鏈接,然后看到了簡書,最關鍵在這里,誰都不認識我,我可以暢所欲言的表達,于是我來了。
希望以后的每一天能堅持寫點什么,讓自己一直強烈的表達欲有一個發泄地,而不至于哪天自己把自己憋死。又或者給自己的人生一些記錄。以后閑來無事,拿來看看,也好知道自己是如何慢慢成為另一個自己的。
關于寫東西這回事,從小到大,經歷了一段這樣的過程;
從有記憶的讀書時代開始,似乎自己在這一方面還是有天賦的,小學時寫日記,寫作文都表現不錯,成績優異。而在初中時代,也因為這個出盡了風頭,雖然當時自己并不覺得有多特別。初一時,被老師安排作為新生代表寫發言稿,并且在開學大會上演講。語文老師也會把我的作文當作范文在班上念讀。記得初三轉學到另一所初中,有一次作文被老師當成范文朗讀了,而且還被隔壁班的班主任拿去在他們班朗讀。這個班主任還在大會上提到了我:形容我是”洋鬼子“,提著洋槍洋炮就把其他人干倒了。也正是因為他這個如此生動的比喻,所以到至今我還都記得。但是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寫的好,更不覺得自己有什么技能,每次只是把它當作業去完成而已。雖然我已經不記得當時寫了什么,但是永遠記得當時的兩個情景。有一次是我和幾個玩得好的女生去上廁所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秘密,我們在一棵大樹旁發現了一個大洞,而一到下課休息的時候,我們班的幾個男生會偷偷鉆到這個洞里,然后就消失不見了,我們決定跟蹤觀察,而觀察過幾次后,我們發現一個更為驚人的秘密,他們鉆到的那個洞里原來是在里面打牌賭博。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這個簡直像現在的偵探大片。然后我把這個”偵探故事“寫進了作文里。至于后續我就不記得了。還有一個情景是,在我初三轉學的新班級里,和我一起轉來的語文老師也是我原來班級的地理老師,老師為了公平的選出語文課代表,設置了一道即興作文題,讓我們第二天交上來,以作文分數的高低來判斷。而我當時那片文章還是最后時刻在寢室被窩里打著手電趕出來的,因為不知道要寫什么,最后來了點靈感就趕緊寫了點東西應付。沒想到老師居然點評說寫得特別好,尤其是對人物那一刻的細微描述,還當著全班人的面朗讀了,其實我現在都有點懷疑老師是不是因為我轉到陌生環境,為了鼓勵我才這么說的。
而進入 高中后,這種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考進去的大多都是尖子生,同時再也不會有老師像初中那樣去鼓勵你了,因為大家個個都很優秀。巨大的落差讓我產生了很大的排斥感和沮喪感,于是寫信給另一個學校的好友便成了我日常的精神寄托,每次四五頁的信紙都被寫的滿滿的。而寄出去等待回信也是一種支撐自己的希望。雖然狀態不好,但是由于好友的鼓勵,自己語文成績也在全班算是可以的,但是最糟糕的狀態發生在高三,高三引入了議論文體,議論文講究的是邏輯,素材,論點論據,而我一直擅長的是寫記述類型的,第一次初寫的時候,成績非常不理想,當時語文老師當場把寫作不合格的同學名字在全班公布出來了,這對于之前深受老師“寵愛”的我來說,簡直是瞬間從天上掉到了地上。當時不懂事的我,堅定的的覺得這是語文老師對我的一種羞辱,連他上課都不想聽,覺得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刺耳。對人有了排斥后,難免看待事情會有失公允,有一次我覺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具體是什么事情,不記得了,只記得在一次月考中,我抱著一股要給自己伸張正義的憤慨之氣,拿著作文借題發揮,洋洋灑灑寫了1000多和題目完全無關的文字,旨在表達自己的委屈之情,同時批判語文老師的偏心。當然,那場作文的結果是不及格,我也不知道一直被認為是乖乖女的我,當時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勇氣做一件如此膽大妄為的事。在臨高考的幾天,語文老師單獨找我說了一句話:無論你平常怎么看待老師,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要拿你的高考意氣用事。那一刻,那么多天的委屈和憤恨才被化解。
我永遠記得當年高考語文作文題是“詩意地生活”,文體就是自己最擔心的議論文,因為知道這個一直是自己的弱項,我當時是先把作文寫完,才去做其他題的。當時真的是硬著頭皮,搜索完腦子里所有能記住的論據,拼湊寫完的。語文成績的分數現在還記得101分,對于150分的總分來說,對于之前語文一直是我的優勢上來說,肯定是不理想的,但是另一方面也值得肯定,那段折磨我那么多天的黑暗歲月,也隨著最后的一篇考題作文而永遠結束了!
而到了大學,寫東西的機會少了,但是由于語文的功底,自己在考研時專業管理課的分數還是考得很不錯的。因為里面會涉及很多要去寫和論述的東西。而參加工作后,一段時間內是非常厭惡任何和文字相關的東西,一聽到要寫東西都是拒絕的,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文科生。為數不多的文字,就是自己出去旅行時會偶爾寫一些旅行感想。清東西時,當重新偶然翻到那些旅行感想時,才會想起原來自己曾經經歷過這種事情,當時的自己原來時這樣想的,真正算感受到了自己寫的東西給自己帶的快樂!
所以,文字,就像你自己年輕時,預存給自己的禮物。當有一天你把這個禮物打開時,你就會感謝當時存禮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