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是我在簡書上寫的第一篇文章吧,也是我決定觀影隨筆的第一篇文章,權當是寫作練習,亦或是對生活的一種記錄吧!
?
? 今天沒吃午飯就跑去影院看這部期待許久的電影,作為情人節電影,我這個單身汪就趕上快下片的時候去看看,免得被喂狗糧礙人。
? 這部電影是以歌舞開場,雖然堵車場面宏大,千人共舞,但是讓我想到了周杰倫的《天臺》和印度電影,心中免不了升起一絲擔憂會不會落了商業喜劇的俗套,還好后面沒有讓我失望,具體后面再說。
? ? ?說實話,電影一開始和其它的愛情故事一般,男女主角(小塞和米婭)多次偶遇而相識相知到相愛,但是依然圍繞故事的中心——追夢,小塞和米婭相互鼓勵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小塞是擁有一間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拯救爵士樂不讓其被人遺忘,讓人喜歡;米婭則是當一名演員及編劇。兩人都是在奔向夢想的路上屢屢受挫,一個是連換門鎖的錢都無法負擔的人,一個是角色試鏡沒沒被拒的人,命運的車輪讓兩人相遇并且很欣賞彼此,自然而然擦出了愛的火花。
? 而劇情的變化發生在燈塔咖啡屋,在這間爵士樂咖啡屋遇到小塞以前的相識的朋友,邀請小塞擔任新樂隊的keyboard鍵盤手,再三考慮后,小塞還是去了,在彈奏的一區的時候小塞開始了爵士樂的即興發揮卻被叫停,而是要求使用電子音,這與其夢想的爵士樂不同,但是在面對豐厚的報酬,小塞選擇了妥協。
? ? ?在一場live show中,米婭前去觀看,但是當小塞電子音合成樂器時,滿臉的錯愕,慢慢地退出了現場,漸漸的樂隊參加了全國巡演,米婭獨自住在小塞的家中,充滿著對小塞的思念。小塞的突然回家并做好豐盛的晚餐,在飯桌上當米婭表示希望小塞早點結束巡演并回家時,小塞卻希望米婭和他一起全國跑,氣氛在爭論中逐漸激烈起來,米婭覺得小塞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在意他人的想法,放棄自己堅持的最純粹的爵士樂;小塞則說這是米婭所希望的掙錢,米婭憤然離開。兩天后,米婭自己編排的獨角話劇演出結束,當現場燈光亮起時,觀眾卻只有聊聊數人,而且小塞也沒有出現,在化妝間里聽見隔間外對米婭的表演嘲諷的話語,讓米婭悲痛,米婭離開劇場時小塞終于趕到,但是米婭再種種打擊下,和小塞說兩人一切都結束了,夢想也不追了,痛哭中開車回父母家。
? ? 頹然的小塞躺在家中,接到試鏡公司的工作人員電話通知米婭前去試鏡,小塞還是決定去找米婭,最終在小塞無賴般的方式要求下,米婭答應試鏡,并約定第二天早上前去接她。這次的試鏡沒有劇本,讓米婭自己講一個故事,米婭用唱歌的方式講了姨母當初在巴黎堅持夢想的故事,并成功得到前去巴黎的機會。在面試結束的第二天清晨小塞和米婭來到那一起共舞的天文臺,聊到兩人現在的關系時,小塞說如果這次試鏡成功,希望米婭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前去巴黎參加演出。深情凝望的兩人互道了一句,永遠愛著對方。
? ? ? 鏡頭直接來到五年后,米婭已成為知名演員并有了丈夫和一個可愛的baby。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米婭和丈夫來到一個爵士樂的俱樂部,里面客人滿堂。當米婭看到俱樂部logo時驚訝了,那是她為小塞專門設計的。這時俱樂部的老板上臺介紹樂隊成員時,米婭見到五年前自己深愛的那個人——小塞,小塞也看到了米婭,短暫的沉默中低沉說了句歡迎來到俱樂部,并走到鋼琴旁坐下慢慢彈奏了那首《city of stars》,音樂起鏡頭開始慢慢變化,從米婭第一次聽到小塞彈奏鋼琴時開始,這一次小塞沒有故意撞米婭而是直接相擁相吻,每一次錯誤的選擇,不,不能說錯誤,應該是不同于之前的選擇,最后成為完全另一條路,曲閉,回到現實,終歸不是夢中,夢會醒,在激烈的掌聲中米婭和丈夫起身離開,在門口米婭駐足看著小塞,小塞也慢慢抬起頭,兩人相互凝視,表情從迷茫、回憶、痛苦到釋懷一笑
? 這一笑,能看見他們對彼此的回憶及愛意,雖然沒有在一起,但依然相愛,祝福彼此,肯定彼此的成功。
? ? ?結局并不是大家開始所猜想的大圓滿,但是卻也因為這遺憾脫離了俗套,尤其最后的鏡頭回轉是真正的點睛之筆,也算是給觀眾期待的大圓滿結局的一個交代吧。就像我們常說的“如果當初……”,如果固然美好,可是世間沒有后悔藥,就像那個鏡頭終歸要回到現實。
? ? ?電影的結尾雖然突然,上一秒還是永遠愛著對方,下一秒就到五年后,米婭有夫有孩子,就像飛機上一秒準備降落,下一秒直接到地的感覺,不過卻也沒有成為被人抨擊點,只有對那最后一曲的惋惜。這樣的結局雖然讓人惋惜遺憾,但相比 Happy Ending更加貼近現實。
? ?人生每一次選擇都會造就不同的結局,而我們能做好的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目標、自己所愛,繼續向前,只要方向不變,終歸會到達!
居然寫了這么多,雖然有點寫劇情籌字數(其實是太啰嗦←_←),不過還是自我鼓勵一下,我也會朝著我選定的方向前進,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