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戒365訓(xùn)練營極限挑戰(zhàn)第99篇
九、心理課
惠老師帶來一個消息,說下午要進行一堂集體心理課。
我們都很好奇,孟雪瑩說惠老師請的心理老師是她的小姨。
這個小姨很漂亮,五官很像梅婷,個子高高瘦瘦的,與孟雪瑩的純真相比,小姨是一種成熟和知性美,只在小姨開口說話的一瞬間,那種溫柔又很有磁性的甜蜜的聲音,一下子融化了男生們的心,被全體男生奉為女神了。
小姨向我們娓娓道來,講了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一是動蕩性:因為獨立性增強帶來的否定心理,對權(quán)威的否定和不建全的世界觀帶來的矛盾相沖突。二社會性:對社會生活的興趣越來越廣泛,更多地進行關(guān)于集體和國家的思考。三自主性:心理上渴望脫離父母的束縛,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有可能因為掩飾帶來心理閉鎖。四不平衡性: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間,人格的沖突易造成情緒沖動。五進取性:青春期血氣方剛,反應(yīng)敏捷,不安于現(xiàn)狀,更富于進取,樂于開拓。
小姨神采飛揚,為我們的沖動,為我們的羞澀,為我們的叛逆,為我們的自負找到詮釋,讓我們了解了自己,消除困惑。
小姨還講了幾個案例,讓我們對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有了正確認識。
比如網(wǎng)癮癥。其實這是一個全民網(wǎng)癮的時代,不光我們這些青少年對游戲有癮,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中間是我們的父母,下至剛會說話的小孩兒,哪一個不是玩起手機來忘乎所以,離了手機就焦慮?這樣的社會影響,也在無形中給我們這些人一種心理暗示,手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拿到手機,最大的樂趣除了聊天,當然就是網(wǎng)游啦。對于自制力尚薄弱的我們來說,自律太難了,所以就會有大量的網(wǎng)癮者出現(xiàn)。還好,我也愛玩兒,但我還不至于成癮。
再比如考試恐懼癥。說實話,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雖然我們都怕考試,都對考試成績耿耿于懷,但恐懼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是一提考試就出虛汗的地步,也還是不能想象的。
“大不了考個零蛋,也不至于怕成那樣吧?”同桌在我耳邊嘀咕一聲,我沒理他。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嘛,這不是最讓人震驚的。
還有強迫癥。這個我知道,我就有些強迫癥的傾向。而且我的強迫癥只針對做數(shù)學(xué)題。我總喜歡一遍一遍地反復(fù)驗癥我的計算結(jié)果,因為我不能確信自己的計算沒問題,為了達到完美,我不得不一次次驗證它。如果哪次我的數(shù)學(xué)成績不理想,肯定是因為我過多地驗算影響了速度,導(dǎo)致后面的題沒做完。為了改變這個習慣,我不得不接受輔導(dǎo)班老師的建議,只計算,不驗算,加快做題速度。當然,還好的是,我沒有到事事都強迫自己去驗證的地步。
更嚴重的還有焦慮證和抑郁癥。抑郁癥我知道,前一段吵鬧得歷害的娛樂圈喬任梁自殺事件,據(jù)說是因為抑郁癥。像我這樣的陽光青少年,是無法想象那種心情壓抑、精神不振,缺乏信心和動力的狀態(tài)的。
“陽光正好,適合散發(fā)靚麗。哪里來這樣的陰雨纏綿呢?”同桌裝逼的樣子讓我想揍他。
“shit!”我咬著后牙槽說。
同桌瞄了我的臉幾秒鐘,乖乖地閉嘴了。
焦慮癥是什么樣的呢?惶惶不安,憂心忡忡,意志消沉,精神緊張,我們班馬小然倒有些貼近這樣的事實。
馬小然的成績一直不好不壞,他是個在人群中被淹沒的角色,永遠坐在角落里不聲不響,像是很努力的樣子。他跟我住一個小區(qū),有時會和我做伴上下學(xué),一路上總絮絮叨叨地沒完,我騎電動車,他怕我碰車,我騎自行車,他怕爆胎,我走路,他怕遲到。他自己怕考試,怕他媽媽訓(xùn),怕被女生說,怕被男生欺負。簡直是一個受虐枉想癥。
對啊,除了焦慮癥,我還知道枉想癥。
這些枯躁的名詞對我們充滿了吸引力,我們并不像外表顯示的那樣蠻不在乎。青春期有好多迷茫是自己無法解決的,就算我們一直在反抗,但說到底是另一種渴望,渴望被父母的關(guān)心,被老師的理解,被同學(xué)認可。
這堂課上得太好了,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專注地盯著小姨美麗的面龐,渴望她再多講一些。
這一次的下課鈴也是我們唯一不愿聽到的一次。孟雪瑩越過幾個站在過道的同學(xué),抱住了小姨的胳膊:“你講得太好了,小姨,我沒聽夠。”孟雪瑩從沒在我們面前撒過嬌,她撒嬌的模樣更好看了。
我有些失神地盯著她的臉看,沒防備小姨掃過來的眼神,我慌亂地埋下頭來,在本上亂涂一陣。
“沒聽夠啊?回家我接著給你講,好不好?小孟同學(xué)。”小姨的聲音那么好聽。
另幾個同學(xué)圍上去問問題,小姨都一一回答,我也很想去,卻一時不知道該問些什么,只得呆呆地坐著。
“嗨,想什么呢?你說我是不是也有枉想癥啊?我老幻想著天下掉下個全校第一名砸中我,或是有五百萬砸中我也行啊。那我就不用上學(xué)了。”同桌拿胳膊肘搗了我一下。
“屁,你那不是枉想癥,你是老年癡呆癥。”我鄙夷地看了同桌一眼。
“哈哈哈,我看也是。”后座的丁晧跟著湊熱鬧。
小姨終于還是走掉了,我失神地望著孟雪瑩和小姨的背影,突然有些傷心,我怎么沒有一個這樣的小姨?
“媽媽也學(xué)心理學(xué)啊,你有什么問題媽媽也可以給你解決。”媽媽聽我夸了一通孟雪瑩的小姨后,有些不平衡了。
“不一樣的,老媽。”
“你小姨也很親你的。”老媽非要拿牛頭去對馬嘴,我也是醉了。
“她小姨是一個完美結(jié)合,那個完美是我們男生對未來女朋友的想象。我這樣說你可以理解了吧?老媽的角色怎么可以替代呢?你又總那么嚴肅,情商也不高,總拿我的嘻哈風當認真的。”
“哦,那要這樣說的話,的確是媽媽沒理解透。唉,媽媽承認自己沒什么情商的。幸虧你不隨我啊!”
“好吧,達成共識,這堂心理課沒白上啊!”我的話竟然讓老媽哈哈大笑了一場,也是意外之喜,原來老媽也不是總不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