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閱讀的事我不懂,沒多少發(fā)言權,因為看的書實在不多,也不成系統,不過,閱讀過程中的一己思考是可以和親們分享的。
書分好多種,我又常以文學類書籍為主。這之中,文學小說占據我很大一部分的閱讀時光,在寫這篇文字以前。
文/漂洋過海的魚
01 ? ?“心靈雞湯”
有一類書,俗稱“心靈雞湯”,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起到溫情溫傷的作用,比如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作者:劉同)。通常情況下,我不想讓這類文藝到不行的書再來松動我已斑跡駁駁的價值觀,無奈,前日于課堂上無意中瞥到,這么感性的名字瞬間擊中了我。翻開,心儀,借來,答應五天之后歸還。
“生命常有缺憾,幸好音樂能續(xù)久續(xù)長;成長常有遺憾,幸好文字能溫情溫傷”“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辜負”“世間最大的遺憾是我們能好好地開始,卻沒能好好地告別”“那些年博客上的自己,那些年不隱藏的自己,曬出各種傷疤,留下各種走進內心的隱秘線索,等人按圖索驥抵達———因為我已讀完你所有的日志,所以我知道我愛你”像這樣的句子,在這本書里隨時能拎出好多,說實在的,當時當景,極具治愈性。這類“心靈雞湯”,若是恰逢其境,的確可發(fā)揮“雞湯”的療養(yǎng)作用,只是不可過多,若換來一股子雞精味,是個人都受不了。
02 ? ?“啟迪智慧”
有些書呢,是啟迪你的智慧,開拓你的思想的,比如《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曾經我不明白為何孫少平最后選擇走向他師傅的遺孀,走向粗獷而艱辛的煤礦,如今我回過頭想想,好似明白了一點點,那是心安的歸處和信仰的落腳啊!我深深感動于田曉霞純真的、愿意為國家危難而去犧牲奉獻的精神高度,我更扼腕嘆息于孫少平與田曉霞永世不能再見的別離和志同道合愛情的不能眷屬。這類書是帶來心靈提升的書,多讀無害,有興趣還可重讀。
03 ? ?“慕名而寥”
又有這樣一類書,慕名而去,最終收獲寥寥,比如《基督山伯爵》(作者:大仲馬),比如《圍城》(作者:錢鐘書)、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等。這類書,我不敢否認不好,多少年了是不是?鐵定不會差。可為什么當時收獲寥寥呢?這恐怕和個人愛好、彼時心性、生活閱歷、外在氣氛等脫不開關系吧!總之是沒能實現與作者、與文中人物琴瑟和諧的共鳴了,你沒能完全走進他們的世界,至少,審美快感是不夠充分的,這種情況在文學原理中通常被稱為“期待視野受挫”。不過,這類書都是經過時間淘洗的,個人覺得待時機成熟,可重讀,且不止一遍重讀,所謂“待我長發(fā)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呀”,呵呵…
04 ? ?“文學啟蒙”
還有一類書,是你文學的啟蒙,是你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第一步,就我來說,那就是通俗小說無疑了,這里面往往貫穿著“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其中也有公認的世界名著,比如說《茶花女》(作者:小仲馬),這本書我在《拔節(jié)》之前的《寫作背后》一文中提到過,這里就不再多說。還有《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海巖系列小說(這些之前也提到過,后多被改編為影視劇,一度引發(fā)熱議),王海鸰系列小說(也有相當一部分改編為影視劇,如《大校的女兒》《新結婚時代》《新戀愛時代》等,收視反饋也相當不錯)等等,它們是我文學的啟蒙,是我閱讀生涯中不可取代的一環(huán),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對文學有那么點熱愛的我。
但是,看多了,容易滑入層次較低的品位中,尤其是極年輕的時候,青澀的少女大多關注于故事情節(jié)和情愛之類的東西,這自然無可厚非。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磨練,竟不知不覺中自動“拋棄”它們了,就說“海巖系列”吧,如今的我已沒有多少閱讀欲望,它們能陪伴的時光終究只有一段。
海巖的系列小說(尤其是被改編為影視劇的那部分),模式大都雷同。警匪、毒品、酒店,權錢交易、斗爭、虐戀諸如此類元素幾乎屢試不爽,此處我無意貶低海巖作品,它能取得商業(yè)上的巨大成功,捧紅一大批影視新人(陸毅、徐靜蕾、劉燁、孫儷、張峻寧、曹曦文等均屬此類),毋庸置疑,有它的價值。對于海巖的小說類作品,確實不能否認它的長處,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戲劇張力(也就是故事情節(jié))非常強,一讀便欲罷不能。因此,對于海巖作品,我內心是很感激的,沒有它們,我的“文學啟蒙”也難說。這一類書,可能是培養(yǎng)你閱讀興趣的第一步,畢竟讀得下去才有愛上的可能,當然,只是可能,不可強求。
05 ? ?“中途夭折”
最后說一類書吧,這些書往往有這樣的特點:聲名在外,一直想看,卻一直沒能完全落實,它不同于上面提到的第三類書,不是不喜歡,至少是能看得下去,但卻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借口,最終束之高閣。就我來說,《紅樓夢》就很遺憾地被劃為此列。這本書我在考研期間開始看,因為名聲實在太大,而且屢屢成為各種權威或民間的必讀書目之一,作家嚴歌苓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里誠懇推薦過(當然不只她一個作家說過了),除此之外我很多的任課老師也提到,可惜直至目前我也只看到第五十二回(全著共一百二十回),當時的確是因為考研時間太緊,沒敢看下去,怕收不住,現在想想,是多慮了,這哪里又算得上理由呢?一個聲稱熱愛文學的人,連《紅樓夢》都沒完整看過一遍,我感到非常汗顏。我曾決心大學本科的最后一個學期把它看完,最終也沒能如愿,也不知道自己都忙啥天大的事去了,現在又只好推到研究生階段了,希望研究生畢業(yè)那會兒,提到《紅樓夢》,我不再流汗。
06 ? ?“ 共勉”
書分好多種,上面不過依據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作點感想。課余、業(yè)余時間愛看點書是好事,而且在興趣范圍內,應力求種類豐富,這樣可適當改善知識結構(這是我從一位不錯的中國當代作家口中親耳聽來的,覺得在理,就拿過來了)。書籍是大部分人都能接觸到的資源,而且這一資源并不差。閱讀本身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無用之書,做有用之人”,拿來共勉是很好的。
? ? ? ? ? ? ? ?
? ? ? ? ? ? ? ?———二零一五年三月十三日以為記
? ? ? ? (注:以上為原稿時間,修改后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