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變得更強大 』這句話是尼采說的,被拿來當做了最近熱播的網劇《殺不死》的宣傳語。其實,從這部網劇的名字和宣傳語,便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創作者的野心,他們沒有打算中規中矩的去講一個故事,甚至試圖去探索哲學等人類生活更高層次的范疇。
而當你看完這部僅有十二集的網劇之后,你也會發現,他們確實在嘗試,去表達更多,而不僅僅是講好一個故事。
《殺不死》的故事并不復雜,普通汽車4S店銷售林森,因為暗戀一個女孩許久,在他的損友哨子的攛掇下,通過偷走錢包、還錢包得過程,制造邂逅的機會。結果卻意外發現了二十四顆鉆石,進而被卷進一場意外的搶劫案中,沒想到卻越鬧越大,犯罪分子原本的計劃遭到破壞,反而被引進更大的漩渦。而這一路走來,他和損友哨子,經歷短暫的逃亡生涯,嘗盡各種心酸苦楚,邂逅不同的人生際遇,最后在真相大白的時候,他們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蛻變。
總的來說,這樣一個猶如蝴蝶效應的故事,看起來扣人心弦,因為他們總是一個意外接著一個意外,在導演和編劇的安排下,環環相扣,不乏味,又總有意外的驚喜,其中還夾帶著人物的悲歡離合,仿佛整個事件纏繞在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最后真相在歷險和逃亡中慢慢剝離出最原始的樣子。
可以說,從故事的完成度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用心的故事,張弛有度,是一部消遣難得的好劇。
而就如開篇所言,《殺不死》的導演,其野心不僅僅在于講一個故事,他試圖去表達更多。所以在情節的處理上、人物的刻畫上,開始賦予他們更多的表達符號。
喜歡畫畫,畫自己女友的側臉的搶劫犯,內心陰謀縝密、卻有著強烈潔癖的幕后黑手……導演試圖描摹出不同的人物肖像,他們不是刻板的,甚至是現實生活中的偏執者、失意者,他們試圖去呈現一種更真實的人物,而不是簡單的陰謀與犯罪。
而在情節的設定上,導演也增添了更多的荒誕感、黑色幽默的色彩,仿佛這樣一個故事既本土又縹緲。劫匪在廢棄工廠持槍大戰、哨子穿著關公的衣服、騎著白馬在市區穿行。還有偶爾抖出來的一個個黑色幽默的包袱,既荒誕離奇,又黑色現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殺不死》的創作團隊試圖去表達的是一個荒誕、離奇,充滿黑色幽默的劫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也在反應這個荒誕的社會,以荒誕諷喻現實,再合適不過了,然而,現實中的小人物,可能更渺小的微不足道。
當然,深挖掘下去,其實上面所說的都是表面的東西,真正想要表達的,是靠近內心的東西。也就是那句宣傳語所說的『 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變得更強大 』。導演選了兩個庸常、現實生活中的Loser形象出發,通過他們短短幾天遭遇的人生經歷,誤會、良心、逃亡、墮落、反擊、覺醒,這些詞匯在他們短短的幾天逃亡中,或許不止一次的出現,而與此同時他們也經歷著面對家庭和生活的蛻變。
林森開始告別那種懦弱、膽小,毫無生氣的生活,他開始撥云見日,跳出長期關閉自己,讓自己無法面對生活的牢籠之中,于是最后,他離開了賣車的工作,開始探尋新的生活,一米陽光掃過,似乎清除了郁結已久的陰霾。
而哨子也開始告別那種吃喝嫖賭無所事事的生活,不再躲避追債,開始重新回到家庭,回到那個已經支離破碎,卻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之中。
短短幾天,他們都完成了生活的蛻變,而導演試圖表達的就是這一點,正如林森在最后所說的那樣,『我就像是一只被放出籠子的鳥,對外面的世界無所適從,犯了很多錯,惹了很多事,一下子感覺天都塌了……后來我想明白了,其實根本不是籠子的問題,籠子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我的想象……我一直不敢去爭取,不敢去對抗,直到被逼上絕境,不得不去爭取和對抗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比想象中有力量。』
咋聽起來,這似乎又像是一句雞湯,然而放在主角林森的身上,便會覺得真實。確實,這部劇的本質不是在講述一個搶劫案,而是試圖通過兩個被命運裹挾進來的人物,去探索離生命本質、內心和環境更為虛空和形而上的東西,籠子也好成長也罷,他們都是我們在面對這個或荒誕、或離奇、或善意、或罪惡的世界,最終需要經歷和成長的。
恰如那句話,『 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變得更強大 』。
其實,越來越多的導演和編劇,開始更加去關注一個電影或電視劇,去傳達一些精神上形而上的東西。經歷了那些虛無華麗縹緲的大片時代,反而這樣類型的劇,更對我們年輕一代的胃口。
不是所有的影視媒介的發展,都意味著娛樂至死,有時候,只是表達的方式和面對的受眾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