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敏銳可以練就,精力卻需要蓄積。精力不濟的時候,一切都是空談。你敏銳了又怎樣,你已經沒有了去實現的余力。悲哀和遺憾也不過如此,精力逐漸衰微的過程中,你怎樣選擇著自己的適應呢?被動的適應終會生出斬不斷的怨氣。尋找可以掌握自己方向的能力,也許從小就一直一直地做著削弱自己能力的事情。還不停地美其名曰:尋找。
不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時候,還真的以為自己很敏銳,很有執行的能力。其實不過不過一切都是自己的一種假想而已,你以為的自己可以身懷凌云志,就可以一路千軍萬馬走過獨木橋,竟然不能,竟然艱難到無法復加。過了它,還是它,層層的遞進,層層的封鎖,層層地突圍出來。不過是仍在原點而已。
原來生存的陰謀,早就在打你的主意,套牢你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大自然給予你的本性讓你走失都是很任其然的事情。你的認識終是晚了許多的那一步。一本書可以看過千遍,也可以看過百遍,甚至就是看過一遍,也就是明白了一個道理,但能夠實現的意義,也許少之又少。在你知道之所在,已經失之交臂,已經沒有了再騰工一來的可能。生命都是如此地上演.
再敏銳有什么用呢?精力不是源源之水,不會取之不盡,也許空耗是最無奈、最不能選擇的選擇。不能被最大限度地理解,便沒有了繼續挪移向前的勇氣。以一己之力去做最枯燥而又沒有意義的事情,你怎么能夠挺住境遇的擊打呢?此時的敏稅沒有意義,此時就應該放下一切的敏銳了,用最笨的方法去濡養最難以擁有的精力。
重新出發的一天,也許會勢如破竹,誰知道呢。(20250406早6: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