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普通人,在這個社會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是這有怎么能阻止得了他擁有一顆不平庸的心呢?
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擁有一顆不甘于自我庸俗生活的心,可是往往大部分人卻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變得那么平庸,為什么?因為改變自己那種平庸的常態,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覀儠泻芏嗟睦碛?、借口,家庭的瑣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親戚間的往來、朋友間的應酬……說都說不完的事情,一籮筐一籮筐的瑣碎,都讓我們成為了那個不甘平庸卻不得不平庸的人。
雖然可能阻止我們成為不平庸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這并不能妨礙有的人實現了自己平凡的生活,甚至還有人成為了大眾矚目的人物。
要說的這個他,出生于農村家庭,但是一向表現都比較優秀,無論是學習、教養、做事,幾乎很多身邊的人都把他當作“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樹立榜樣。
后來,上了初中,開始貪玩,才發現玩才是自己的天性,有時候玩過了頭,作業都沒有做,被老師批評。再后來,開始了早戀,因為那時學校同年級很是盛行,于是他也跟著大流去做。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地區和年代,寫信就是他們能交流的唯一途徑,因為相互見面會感覺不好意思。也可以想象,這樣不會面對面交流的,類似“柏拉圖式”的愛情,最后的結果是無疾而終。因為紙張不能傳遞個人情緒、性格,根本不能深入了解。當然那時候的懵懂還是不懂,他的學習上并沒有落下多少,在那個破舊落后的學校,依然保持年級前十名左右(升初中考試的時候,是年級第九名)。然而,好玩的天性或者說不被約束的行為占據了上風,到了后來,學習也大不如前,以致于中考沒有考上縣里的重點高中,當時家庭環境所致,并沒有四千塊錢去重點高中,而是免費被其他高中錄取。渾渾噩噩的高中生活更是使他不再上進,僅僅憑借自己的先天“小聰明”維持學習成績,因為在學業上沒有像與他差不多水平同學那樣努力。
大學的生活,沒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雖然自己的“小聰明”讓他在老師同學眼里依然表現不錯,但是整個大學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點滴,談了一場明知沒有結尾的戀愛。
畢業以后的工作,一共做了三家公司,前期依然在“小聰明”的作用下,表現良好,領導也喜歡。然而在過了“甜蜜期”之后,真正體現工作能力時,很多時候都不如別人,而且畏手畏腳,害怕主動出擊洽談業務,所以現在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才想要反思一下,自己這三十年來,到底是什么毀了自己最初“不甘平庸”的心。
我沒有答案,也許,讀完上面的信息,可能會有人總結兩點,第一“貪玩”,第二“小聰明”。這些只是表面,也許你會有更好的總結,歡迎猛噴。
結束語:愿你我成為更(一聲)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