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我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被吊在烏云密布雷電交加的天空中,居然還活蹦亂跳的,而且為什么會被吊在半空,竟然只是因為我是一名神奇的偵探,這是我辦案的特殊手法。我經常在與他人提及有趣的夢的時候,就會說到它。
現在想來,可能和我那段時間非常喜歡看穿越類的小說有關。小時候(對,我只能說那是小時候了,因為現在我經常稱自己為老阿姨),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小說,穿越類、霸道總裁類、陰陽鬼怪、神秘古墓類等等,我對作者無窮的想象力感到佩服,于是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越到某個我最愛的朝代去(可惜,我總是喜歡歷史上那些稱為亂世的時期)或者幻想自己一身好功夫帶著各路的天地通們去摸金,要不發發春夢,幻想自己是待解救的美少女,被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古怪性格,從此走上買買買不心疼的道路... ...
忽然的有一天,我突然不愛看這些了,就如釋迦摩尼七日后的頓悟,牛頓被蘋果砸了腦袋一般,當朋友給我推薦小說的時候,我往往看看開頭就看不下去了,盡管它們還是號稱很火很紅的大IP,可是我卻一點耐性都沒有了,我把它總結為人到中年沒耐心。感慨自己曾經廢寢忘食般看書的勁頭竟然一點兒也沒時光沉淀下來。
直到我看到這本書,斷斷續續花時間讀完了之后,似乎明白了一點點,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然不能像過去那樣崇拜浮夸的虛構了,我寧愿花時間來讀這樣一個個瑣碎的真實的小故事,它讓我覺得這些是觸手可及的,是能感同身受的,過去總愛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很慶幸,自己在這樣的年紀能夠真正讓自己沉淀下來,去感受這世界的真實。果然,人總是慢慢會變的。
這本書名叫《東京一年》,作者是蔣方舟,她七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而這都源于她媽媽曾經騙她的一句話:說是國家規定,小學生在畢業之前一定要寫一本書出來,不然是要被抓去坐牢的。于是,這樣一位少女作家便誕生了。而這樣優秀的人,竟然也會在書里說自己一點兒也不優秀這樣的話,不是自嘲,我讀到了她真實的負重感。
我第一次知道她,不是因為知道她是作家,而是因為她是新周刊的副主編,當時很喜歡看這本雜志,于是對這位年輕的副主編產生了興趣,接著就了解了一點點,但也就到一點點為止了。
所以,《東京一年》這本書才是我和她“認識”的開始。
作家惠特曼說過:“你要明白,你寫的東西里沒有一個特點是你身上沒有的。如果你很惡毒或者俗氣,你是掩飾不了的。如果你喜歡吃飯的時候有個仆役在你椅子后面侍候,這也會反映在你的作品里... ...你的心靈只要有一點毛病,都瞞不過你寫的東西,不管你用什么花招、什么手段、什么辦法。”
這本書也就是講作者一年在東京的所見所聞,你可以說它是游記,因為里面介紹了很多的景點和文藝場所,還配了圖片,也可以說是日記,因為里面還描寫了作者很多的內心獨白。
可是讀完,竟然一點矯情的成分都沒有,她的文字是隨性的,里面夾雜著勇氣。有趣,有深度,是我對這本書,或者說對蔣方舟的整體評價,所以突然了解,人家年紀輕輕為什么就能當上新周刊的副主編了。
她的每一篇故事,都似乎在像我們傳述著一種信息,那就是: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做自己。
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結構理論。本我是指自己潛意識的行為,而自我是從潛意識里面分離出來的,而超我講究追求完美?;蛟S,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作者蔣方舟的這三種人格心理狀態。
人們總會喜歡給美女作家們強加一些戲,總想從她們身上挖掘出一點傳奇,以作為飯后聊資,蔣方舟在書里說,每次拍照的時候其實她是最不喜歡“沉思”這樣的動作的,可是每次卻會無意中在別人的鏡頭里眉頭緊鎖,一股憂國憂民的姿態,所以總給人留下正派的印象。
這樣一個人,你也許不會想到,她在高三被壓抑的瘋狂的時候,經常在學校的走廊里大聲喊叫“我要結婚!”因為覺得結婚可以擺脫煩惱,還有一點就是,她很喜歡去看脫衣舞,讓我想到一個詞語,叫做反差萌。
她筆下的舞娘們也顯得分外有意思。比如穿著薄紗睡衣和透明高跟鞋的俄羅斯大妞們,雖然膚白胸大個頭高,但是卻都是司空見慣的大妞,身體動作也生硬,連同行的男同胞們也“葛優躺”在沙發上,快睡著,使人沒有興致看下去,她只好往她內褲里塞了20美元。
又比如,巴黎的“瘋馬秀”表演,十幾個身高一樣、腿長一樣、胸型一樣、肚臍到恥骨之間的距離一樣,蜜桃皮膚,濃妝艷抹的少女,宛如克隆人。她們只有下身隱私部位貼了一塊黑膠布,衣著裸露,頭戴高高的儀仗隊禮帽。音樂一響她們歡快地舞蹈起來,整齊劃一,向前踢著大腿,高跟鞋幾乎從她的頭上劃過。但是她和朋友都覺得太過整齊劃一,情色有,但是沒有情欲。
而講到她自己的寫作之路的時候,她同樣是這樣充滿著自己色彩的,我想,可能就是因著這一點真,而后讓人覺得她的難能可貴之處吧。她大膽在書里寫到:自己還是一個如此功利與虛榮的人,位居平穩生活帶來的安逸,只能從進步里獲得對自己的認可,感知到自己還活著。
而對于作者這樣一個身份,即使自己從七歲就開始了,卻仍舊步履蹣跚,說自己生活中沒有目的,依舊惶恐。
可不知為何,我卻喜歡她的這點惶恐,如果你也有,愿你能從書里找到和自己相似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