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黃田的第6個學期,也是最后一個學期。帶憶恩養傷歸來,學期已過半。吳老師邀請我給紫藤班上手工課,帶他們感受刺子繡,還有6周的時間,雖略有壓力,還是欣然答應了。
第1個手工,以刺子繡的歷史作為引入,帶著孩子們感受縫直線,練習針法。對于縫的直否,不作要求。更多的是觀察他們的能力,感受他們的狀態,建立連接。他們有的縫成了杯墊,有的選擇做沙包。
印象深刻的是演示、發放過材料,班級里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專注地做自己的工作。好幾位孩子因為太用力,會扯斷線。當他們換線的時候我會輕聲提醒,輕輕地拉出來。孩子看著我說:“是的,老師,我太緊張了。”那一刻我看到一張緊的臉,一個大大的緊的身體。因為這份看見,我心疼了一下,這就是孩子的狀態啊,他多么努力甚至用力地生活著。手工可以讓他沉浸其中,慢下來回到自己。當第一個作品完成的時候,我看到他們的欣喜,也聽到那個大男孩表達自己的成就感。
第2個手工,我想設計一個適合他們能力的圖案,不能太復雜,但又能體現出刺子繡的針法,最好是分兩步,對于程度好的孩子還可以繼續第三步或者第四步,有深入的空間。我琢磨了好幾天,幾次嘗試進行不下去。又來回看書做筆記,記錄下有感覺的圖案。最后選了一個夜晚嘗試,最終創作了下面的圖。那天晚上的摸索嘗試,有一氣呵成的感覺,體會到了刺子繡的魅力。大部分孩子完成2步,繡出十字花即可,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完成4步,繡出更飽滿的花樣。設計課程雖有困難,卻也是享受的。
上課頌詞結束后,我給孩子們展示圖案,讓他們圍攏過來,我來演示如何下針,第一排演示完再發材料分小組教學。感謝王梅老師和盧老師的配合,使每位孩子都能被顧及。
我陪的其中一位孩子是班級新來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參與手工課。這節課準備的材料是餐墊,比第一個手工大很多。一開始她說了很多遍“我不會,老師幫我縫”。我陪著她縫,幫她確定下針位置,很快她就理解該在哪里下針了。縫了一排發現她對自己要求很高,稍微有點不直,就要拆掉;雙股線的兩股線也不能扭轉,有一點扭了都要拆掉。我意識到現在的材料以這種標準來縫,對她來說太大太難了,于是做了兩點調整,1.線換成單股2.材料剪小,剪成杯墊大小即可。她一遍遍問同學們的也要剪嗎?老師的也要剪嗎?我跟她解釋:“老師和同學們的第一個作品都是小的,你的第一個作品也要先縫小的”,她接受了。一開始我陪著她縫,后來她自己很清楚下針位置了,我幫她抻著布縫,偶爾提醒,更多的是陪伴,當她重復說“老師我不會縫的時候”,我會一遍遍回應:“你會縫,看你縫的多好”。再后來她可以獨立縫了,縫的時候不再著急,是享受的放松的。孩子的成長真是讓人喜悅,當她的圖案完成,看到她燦爛的笑臉,感受到了那份成就感和成長的快樂。
另一件讓我特別激動的事:有一位孩子在這節課上掌握了連縫的技巧。第一個作品,我看到他很認真地一個點一個點在縫,因為完成得早,第二個作品我嘗試讓他自己用模版畫點為自己準備材料。我教他一只手按壓住尺子,另一只手用高溫消字筆畫點,這個過程中看到他的努力認真和用力。我提醒他不用那么用力,輕輕地轉兩下就可以畫出來。今天縫第二個作品,看演示他大概理解,有時候能縫得很標準,有時候縫的歪歪扭扭。對于這種很努力的孩子,我在感受對他的要求應該到哪一個尺度,因為平時沒有陪伴他們,我悄悄地跟陪伴他的老師商量了一下,決定不拆,繼續往下縫。他每縫完一排我都會關注,欣賞他這一排縫的特別好的那幾針,下一排照著那幾針來縫。下一排的開始我會再演示兩針連縫,后來發現他越縫越好,越縫越直,而且掌握了連縫的技巧,真是讓人驚喜又贊嘆啊!
明顯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喜悅滋養著我們每一個人。
這是另一位孩子的作品,記得他第一個作品著急想要快點做完,開始第二個。于是縫底布的時候縫得潦草,幾次要求他重新加固。今天王梅老師陪著他,一針一針不緊不慢地縫,看上去他有點壓力,但正好磨磨性子,作品真是亮眼,總結欣賞作品環節有孩子給予了欣賞。
這位孩子,她開玩笑地說一句話,能引起班級一陣動亂。但是做手工的時候,她安靜地投入其中,只在換行或換線的時候來找我看一下。縫的又快又好。有時候她會問我:“老師,誰縫的最好?”我會欣賞她的作品,也告訴她每個人都很努力。她很喜歡手工材料,有好幾次我的筆芯或者漂亮的線會突然消失,這個時候班級的老師請大家閉上眼睛,請她用魔法幫忙變出來,她雖然不太情愿,但是總會變出來。
還有兩位孩子,我知道看似簡單的縫直線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不簡單的,經歷了很多次退針拆線的過程,他們都很努力地在做。當老師提出單股線容易拆,要不要換單股時,孩子拒絕了,他沒有選擇更簡單更容易的,因為他也聽到老師說雙股線縫出來的作品更飽滿更好看。感受到孩子們知難而上的精神,為我們的孩子點贊!
今天增加了欣賞作品的環節,每個人說說最欣賞哪個作品,看到別人好的那一面,給予鼓勵。感覺很好,欣賞和總結環節是非常重要的,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
第二節手工課結束的時候,我心里有些激動,孩子們的成長讓我激動、喜悅、贊嘆,也深受滋養!感恩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創造,謝謝你們!
3.端午節快要到了,端午慶典的前兩次手工課,我們做了葫蘆香包,編了五彩繩。我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增加了端午童謠,五彩繩的由來,作為引入。
關于香包,我看了三種方案,吳老師說這學期講了葫蘆的故事,于是定為葫蘆香包。這次手工,增加了回針的學習。香包做出來,真是太喜歡了,簡直愛不釋手。后來又在次周的上午帶青葵班的孩子們也縫了自己的專屬香包。這個過程中我看到青葵班有幾位孩子手工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編五彩繩:我很喜歡薔薇老師去年教我的編法,規律中有變化,變化中有規律,我給它起名為:彈琴編法。去年小班的孩子完成得很好,今年我看到憶恩也編的很順,決定就用它了。課堂一開始,我演示完,孩子們懵住了,感覺空氣都愣住了。于是我讓他們一個一個先過關再領材料。領回去材料,依然需要配課老師的小組教學輔助。每個小組都在教學,教室里略吵,我心想會不會選的太難了。聽到有孩子跟小組老師說:“老師,你的手指好靈活,我的好笨拙”。又過了一會,他們都學會了,我心里舒了一口氣。有一位孩子,來上學的時候有情緒,不看演示自己在那趴著,等大家都回去了,我跟他說:這個好難,你愿意來試試嗎?他很好奇,默默地坐了過來,沒想到他簡直一看就會,很快就上手了,領材料,專注地編了起來,我看到他從情緒里出來了。一個編好,又給爸爸編了一個。我挨個去觀察孩子們編五彩繩,他們的手指越來越靈活,聽到那個自稱笨拙的孩子,一邊編繩,一邊說:“我太愛自己了”。這就是我想給他們的體驗。還好,有驚無險。
天熱的時候,吳老師帶著孩子們上午最后一節課繼續縫餐墊,端午慶典之后的手工課,也留給餐墊來收尾。最后一節課,我帶了艾葉,有幾位孩子裝在里面做成了香墊。有的孩子能力特別強,可以縫完4步,但是后面請假了。我想如果時間再充足些,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完成4步的,不過大家都完成了兩步。孩子們能力不一,拆拆縫縫確實不容易,我聽家長說在家的時候孩子不同意她幫忙,他在困難中堅持自己做,肯定收獲了寶貴的品質。最后一節課,孩子們進度不一,有孩子完成了,吳老師就帶著他們編繩子,讓我可以指導沒完成的孩子,感謝吳老師及時又恰到好處的支持,讓課堂秩序很穩定。
最后一節手工課的最后20分鐘,我們把所有的杯墊餐墊擺好,大家一起來欣賞作品,看看這段時間我們的成果,彼此欣賞。也請他們分享手工課上的感受,作為這六節課的總結。我聽到好幾個孩子表達喜歡上手工課,享受手工時光,有的孩子很盼望上手工課,我想這就是手工的魅力。孩子們,謝謝你們,讓我看到那么多閃閃發光的品質:熱心、真誠、努力、專注、純真、堅韌、學習力……謝謝所有配課老師們的陪伴和支持!謝謝家長們的配合支持!
? ? ? ? ? ? ? ? ? ? ? ? ? ? ? ? ? ? 張瑞雪2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