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以前會學著身邊的人用"不屑"來保護自己,遇到陌生領域的知識,擺出一副不屑的面孔。仿佛這樣就為自己的無知找到了理由:這些東西不是我不懂,而是我根本看不上。到頭來,可笑的面子或者自尊心保住了,那些新的知識我還是不懂。回想起來,自己那副不屑的面孔真的是世上最愚蠢丑陋的嘴臉。后來我看到我那一直抱著"打開自己"態度的老公從一個和我一樣傻呵呵的小男孩長成一個成熟睿智的男人時,我意識到自己已經落下太多了。
? ? ? ? "self-respect'和'ego'這兩個英文單詞在中文里都被翻譯成"自尊心"。而在我們的觀念里"自尊心"當然是個好東西,沒有"自尊心"等于"不自重",等于"不知廉恥",還等于很多難聽的詞。為了保護"自尊心"我們付出了太多,一些付出讓我們進步,變成一個值得尊重的人,另一些便只能讓我們固步自封。在英文里"self-respect"沒有太多褒貶屬性,只是一個正常的名詞,而"ego"則往往出現在批判性的句子里,是一個常常阻礙人們進步的東西。"ego"里摻雜著"面子",但不等同于"面子"。別人怎么看待我們對"ego"有影響,不過它更是一個內在的東西,是我們自己怎么評價自己。每個人面對新領域時都是無知的,沒有什么值得笑話的,而大多數時候,我們頂不住自己內心對自己無知的不滿,我們不情愿承認"優秀聰明"的自己竟也如此無知。"ego"是一種劣質的自尊,毫無意義的驕傲。
? ? ? ? 這種"不情愿"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而如何應對這份"不情愿"便是人和人之間拉開差距的地方。年幼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無知,小孩子嘛,不懂正常啊。年齡越大,無知久越令我們局促不安:別人會不會輕視自己,更關鍵的是,自己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狹隘。但年幼時的經歷有限,那些人生必備的常識早晚會學到,差距沒有很明顯,反倒是成人以后接觸到的位置領域菜能拓展生命的廣度。
? ? ? ? 下一次,碰到陌生的事物時,把"ego"擱到一邊,試著說"我不太了解你說的東西,可以給我解釋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