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研學正當時。2020年4月7日晚我們全體科學教師隔空培訓,共同觀看了“千課萬人”――科學學科專場視頻。聆聽了來自江蘇省特級教師徐杰老師的《科學課中的觀察與實驗》報告。徐老師的報告從遵循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講開來,給我們如何教科學打開了一扇窗,指明了一條路,這扇窗是觀察,這條路是實驗。觀察與實驗同行,走向探究、發現、創新的方向。
一、遵循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
徐老師說,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動手做、圖像描述、文字表達三種,其中,動手做是最強有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而與之有關的是人類的思維方式,人類的思維分為母思維和子思維。母思維是指直觀,直覺,頓悟的思維;子思維是指抽象、推理、分析的思維。動手做則是母思維方式的應用,圖像描述、文字表達屬于子思維方式。目前,兒童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沒有充分認識到母思維的作用。過早的地、片面的,畸形地培養了兒童的子思維。
結合徐老師的報告,反思自己的科學課堂教學,很多時候,忽視讓孩子們親自去動手做,借助道聽途說的方式,讓他們把日常看到的、聽到的在課堂上交流,這種教學方式就是淺層次教學,是低效的。只有尊重兒童認識世界的規律,讓他們經歷動手做――然后畫出來用圖像描述――再用文字表達的過程,使他們的思維從直觀過度到抽象分析,從母思維到子思維,讓孩子在自然狀態中學習,接受知識,他們就不會感到學習困難。從講、讀的淺層次教學,轉到為理解而教的深層次教學,讓學習真正發生,讓學引思,是我們教學必須做出的改變。
二、重視觀察。
觀察―科學探究的奠基石。是任何科學的基礎。通過觀察我們可以描述規律性,解釋原因,預測現象,控制現象。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借助眼、耳、鼻、口、舌五種感官進行觀察,借助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中直觀地獲取信息,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三、重視實驗
徐老師借助案例給我們詳細解讀了課堂上學生參與的三類科學實驗類型、實驗之前動腦的價值以及實驗教學的操作策略,讓我對科學實驗課的教學步驟有了清晰地了解。實驗前合理規劃,從材料――環節設計――記錄,其中,準備材料是最關鍵的環節,準備哪些材料―怎樣提供材料――材料的運用―材料的過渡與整理都要周密考慮。環節設計上我知道了六點,一是安全,二是教師提前試做, 三是實驗器材及時歸位,四是學會對教材上實驗的處理,五是實驗能力的認識與操作,六是對實驗結果與實驗過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