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跟一朋友吃飯的時候,朋友跟我說:我覺得某某某今天拉著一張臉,好像誰欠她幾百萬似的,跟她說話都愛搭不理的。
因為這朋友以前也經常跟我說不喜歡這個人,不喜歡那個人的,所以我就隨口也回了她一句:你好像對每個女的都看不慣。她就說以后不跟你說這些了。
而我也突然反應過來,自己最近經常跟別人聊天,聊著聊著就把天給聊死了。總喜歡挑別人話里的毛病,看人也好像總關注別人不好的一面。以前我都不這樣的,就算看到別人不好的,也是心知不明說。最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這是李笑來老師在《財富自由之路》中寫的。反過來說是不是:你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里,就能看出你是什么樣的人呢?我覺得這樣應該也是說得通的,那也就是說,我現在會出現看不到別人的好,只看到別人不好的一面的情況,就說明我現在是一個這樣的人。
李笑來老師在《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中寫到,人大抵要經歷以下4個階段:
1.我不好,你也不好
2.我不好,你好
3.我好,你不好
4.我好,你也好
我現在應該就在前面三個階段之間穿梭,根本原因就是:我現在看不到別人的好。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別人不好的地方我們經常看得到,但我們應該也有能力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別人的那些優點和好處,只不過是被我們的“有色眼鏡”掩蓋了而已。我們可能是由于比較或者嫉妒,就算看到了,也被我們自動忽略了。
所以我們的注意力經常就放在了別人不好的這方面,因為這樣,會讓我們覺得舒服點。然而我們看自己的時候,注意力可能就全部都放在“對”、“好”、或者“更好”這些方面了,我們不好的一面我們很難看到,就算看到了,我們能不能改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我現在的情況也就解釋的通了,沒發現這情況之前,我覺得自己就活在,我好,你不好這一階段,發現之后,我就覺得這段時間都活在我不好,你也不好這一階段了。這也許就是我是什么樣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吧。
然而我要怎樣才能看到別人的好呢?關鍵就在于,把自己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長上去。
首先,我既然知道了有第四個階段,我就要朝著這個目標去生活,其次,我要加強鍛煉自己的元認知能力,養成每天晚上睡覺前坐享15分鐘左右的習慣。最后,每當發現自己處在前面三個階段穿梭的時候,啟動元認知能力,告訴自己:
不對,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錯”和“不好”之上。若我有空閑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別人哪里做對了,哪里做得很好,以便我吸收經驗,獲得成長。
當我要和別人比較的時候,我要告訴自己:我們是“活在未來”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較,也應該比較未來,而不是當下。
當下,我唯一的任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