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經歷過社會上的誘惑或者錯誤行為引導后,都會認真的思考自己再遇上此類問題如何處理和解決,大多數會認為自己要選擇正確的方向來吸取教訓。
接下來,這些選擇正確觀念前行的人們又會面臨新的情況。首先,再次遇到相同挫折情況是否因噎廢食,避免再犯同類錯誤,而實際上,規避了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可能為自己的人生豎起一道墻,迎面而來的機遇會因此繞道而行,讓自己的人生失去助力。其次,面對教訓做出正確分析判斷后,能夠快速理解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及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所處的環境背景和自己的心態和想法,準備為下次再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找到有效解決思路并付諸實施,總結經驗直至成功的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繼續前行。第三,這個世界大道至簡,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折射,總結教訓建立起來的正確人生方向同時也是一道枷鎖,拴住了我們的心靈之門,讓自己接觸的所有的事務變得不再那么真切,降低了自己整體上處理和化解問題的潛力。因此,從一開始經歷挫折之后,選擇正確方向時要慎重,從書中找到的道理或者他人指點與完全實踐摸索產生的情況完全不同,不斷的總結歸納自己的經驗教訓,其實會讓人養成一種思維定式。遲鈍/蒙蔽和領悟偏激就會潛藏在身邊。古人有孔子圣人,教導諸人遵循仁義禮智信,規范社會道德和提高人們情操,封建社會的發展依然存有較多的愚昧,西方亞里士多德從哲學家走向實踐家,希望從真知中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他仍然會受時代局限拋出一些謬論。超脫社會的孔子和受時代知識和環境牽制的亞里士多德,都是社會文明的引領者,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斷思考交流和積極實踐。我們與他們的不同僅僅在于社會的文明程度和自己是否堅持思考/交流和實踐。
我有一個外甥,一直是調皮可愛聰明和勇于實踐的。一次回家途中,他產生了憤懣情緒,我想他可能被錯誤引導了,直接去制止告訴他錯在哪里,雖然可以讓他規避陋習,但是也會讓他的認知世界產生屏障,阻礙他以后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思考。小娟在旁邊同樣聽到,她也沒有去制止或者約束,而是堅持去和外甥玩耍,引導他做好功課。我們都知道,一次情緒上的錯誤發泄只有在情緒呵護上找到解藥良方,這個社會存在著讓成人都會感到眼暈的法則,外甥真切的表達自己的心性,讓問題暴露出來,其實也是為了讓家人進行更多的思考交流和實踐。一個情感飽滿的孩子遇到突發事件會用更加順暢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想法,我的外甥一直如此,只是,外甥前段時間人小心大,關心家人挫折遭遇投入較多情感,內心的柔軟變得脆弱,心靈的天平發生變化。我看著小娟將自己一點點關愛的棉絮之力融入到外甥的愛的世界,讓他再次健康起航,自己去尋找散落在生活中的心靈金子。
我對外甥的認識是奇特的,從茫然到試圖去定位,試圖去理解外甥的狀態是否健康,小娟對外甥的表述是,外甥是超出同齡兒童的智慧水平和擁有一定社會經驗的兒童,與我的成長經歷完全不一樣,或許,按照現有的發展道路,我的外甥長大后會是一個厚德載物的人,只是他將如何做到,不僅僅是憑借他內在的聰明和慧心,還有更多的與自然/田地和動物的相處經驗。
我的外甥很少看課外讀物,放學回來需要照顧家中的小農場,里面有雞鴨和兔子,以前還有貓和狗,外甥與這些動物玩伴之間有著喂食/關愛和熟捻的與動物的行為交流,我與動物的關系表現的更加客套,路過的時候會小心呵護,沒有外甥那種與動物交往的大方自然,外甥可能已經懂得動物的想法,從容不迫的管理著動物的生活。此外,外甥時常去大棚忙碌,除蟲摘果,偶爾還要去集市上賣菜,已經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小壯勞力。比較顧慮的是外甥的學業,家務與讀書存在著精力安排,誰都希望外甥能夠讀好書之后再玩好,我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需要很多的引導和投入,學習計劃,框架安排,會減少外甥的學習興趣。更多的知識在于思考/交流和實踐過程中,少了這個認知過程,學業成功者確實是擁有堅強的意志力。
找到自己的過程是一種不斷的化繭成蝶的過程,經歷的重復洗練身心,也讓自己尋求改變,正確之后再包容,再正確,再改變,持續的思考與交流與實踐,是貫穿始終的成才密碼,茁壯成長的兒童是幸福的,缺乏實踐的兒童一定要在家長的引領下跟上。
我和小娟每年才回去一次,外甥的變化都是階段性的,如果他能夠常常回憶和懷念他的老姑對他的作為,以及他的老姑父正在不斷碼字,準備寫一本具有實踐經驗的兒童故事讀物,溫補偶爾會脆弱的人們心靈,為情感尋找關愛。也許,外甥的世界有更多灑滿陽光的大門為他敞開。
北京兒童書市上暢銷的《小王子》和《安徒生童話故事》都有鮮明的場景框架,拉住了善良的心,《昆蟲記》是科普讀物,新的視角幫助孩子通過閱讀去理解自己接觸不到的世界,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迷茫,孩子總會將自己喜愛的讀物故事與所處的環境進行對照,這種成長其實是一種過往的傳承,我的小時候,周圍的玩伴總是一起在過家家或者場景游戲中渡過,現在的孩子沉迷這個環節的時間不如從前,是一種更加幸福的情況。課外讀物和父母引導,將成功的社會交往理念植入到充滿夢想的孩子心中,文明新社會的孩子有更多的健康心靈,也有更大方的與人交往經驗。他們唯一少的是平日里多種多樣的勞動實踐,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是花朵,也是白楊,但是距離厚德載物,還需要在成年之后多努把力。
書讀多了孩子會少了心智成長的空間。北京已經徹底為孩子減負,還是有父母拉著孩子在課外上各種輔導班,擔心輸在起跑線上。城市的孩子在家中干活的機會不多,實踐的機會主要在各種輔導班上。學業突出/交流流暢與實踐滯后,為新時代的北京的孩子將來發展鋪就了一條智慧型坦途。其實,思考/交流和實踐三個環節在成才之路上一樣都不能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