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卯年農歷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時二十分,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九日,老公爹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四歲。
經歷三天兵荒馬亂般的守靈、道場、出殯及謝禮后,日子開始慢慢的歸于平淡。
躺在老人家經常睡的溫暖綿軟的土炕上,記憶的閘門開始緩緩打開。初次見面的場景已經開始模糊,總覺得他有一副慈目面善、勤勞淳樸的模樣。
記憶最深的是,那次要和老公準備結婚要去買首飾,他很真誠的對我們說道,去某某商場去買,品質咱們看不懂,但是那里金價最貴,貴肯定有貴的道理,應該是品質不錯……
后來給老媽說起這件事情,老媽也很質樸的說,老人家確實是個實誠人,大多數婆家買首飾都會那里便宜去那里,根本沒有上趕著去最貴地方去買的道理!因為結婚需要花錢的地方真的很多……
結婚以后我們需要上班,回老家的次數也不是很多。但每次回家,老人家總是很忙乎、閑不住的樣子。他說他還沒有到需要我們養老的時候,他種地、養羊、甚至偷偷去村莊周圍的工廠去做小工……
給他零花錢要么推脫不要,要么就又轉手給了孫子和外孫們,自己總是舍不得花錢。一有機會就給我們念叨,“吃不窮喝不窮,計劃不到一世窮…”。總是告誡老公可以抽煙、偶爾可以喝酒,但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堅決不能賭博、為了妻兒的生活堅決不能為別人做擔保……
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相似,并且過得很快,在平平淡淡、簡簡單單中我們共同渡過了十七個春夏秋冬。
然而當可惡的癌癥無情的降臨在老人身上,雖然經過了手術、放療、化療等一系列的努力。但最終很無奈很無助的是,我們還是眼睜睜的看著直腸癌無情的擴散,無情的摧毀老人曾經健碩的身體,無情的奪走了老人鮮活的生命……
由于生活習俗的不同,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過棺木下葬的整個過程,那天我們披麻戴孝的肩拉手扯著粗粗的繩子,把老人的棺木拉到墳頭。其他挖墳的人,還有村莊上幫忙的人還在嘻笑打鬧進行所謂的墳前儀式,只有我眼睜睜的看著棺材要落入墳洞,那份不舍和震撼讓我忍不住失聲痛哭,任憑老公和別的人怎么也勸說不動,我跪在那里一個勁兒的念叨哭泣:“過了今天就再也見不到你了…”
事情過去已經兩年之久,那份悲慟的心境卻是久久不能忘懷,!
從此您長眠不起,我們常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