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哭了!”
周一晚上,我正在陪來京的同學聊天,剛剛寫完博士畢業論文的老婆突然冷不丁發來這樣一條信息。我心里一緊,拿起電話剛要問問怎么回事,老婆又發來了一條:“剛我給老娘讀你寫娘的文章,她聽得感動的哭了。”
我一陣莫名的感動,一個溫馨的畫面隨即在我的腦海中延展開來——
晚飯前,飯桌旁,兒媳婦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給不識字的農村婆婆,深情讀著丈夫寫自己老娘的文章,婆婆坐在桌旁默默聽著,動情之處,眼里泛著淚光。
來不及和同學聊天,我隨手給媳婦回了一條甜蜜蜜的信息:媳婦,你能給老娘讀我寫的文章,這本身就是一種孝道啊!文尾后,我還添加了一長串玫瑰花和吻的表情包。
文章是我在母親節前幾天寫的。周一那天晚上,老家縣城日報刊登我的那篇文章,我隨手發到了家人群里。媳婦看到后,一口氣給老娘讀了五分鐘。聽著兒媳婦抑揚頓挫地讀著,老娘當然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農村人一般來說都不善于表達感情。我們家更是如此。我雖然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是搞文字工作的,還在城市生活多年,但對父母從來沒有當面說過感恩感念之類的話。我總覺得越是親近的人,越不要把感恩感念的話出來。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用儀式表達對父母的愛。我看了盡管非常認同,特別是兒子每次說“爸爸我愛你”之類的話,我聽了總是心花怒放,但輪到自己,對父母卻總也說不出口。
其實那天,那篇文章我所在的報紙也刊登了大半個版面,但我沒有拿回家。我覺得老娘不認字,也看不懂,我也不好意思當面讀給娘聽。報紙當天早晨印刷好后,我就放在自己辦公桌一邊,從沒想過拿回家給父母看看。
所以,那天晚上媳婦不經意之間,替我自然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愛,我心里的滿足感油然而生。媳婦告訴我,老娘聽完之后,非常感慨地說,俺兒子其實不錯,就是性格比較暴躁,孝順的話在他的嘴里說不出來。
媳婦對婆婆卻親如生母,非常有耐心。與婆婆相處了兩年,她幾乎從未紅過臉。說心理話,老娘大字不識一個,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來北京兩年幫帶孩子,很多生活習慣,我作為兒子有時都忍不住不生氣。媳婦是急性子,卻能做到不慍不火,我打心里佩服。
老娘好忘事,我一直很有意見。
一次,我帶著媳婦兒子開車兩個多小時剛到郊區,老娘就打電話說鑰匙忘帶在身上了,自己被鎖在家門外了。我一聽又急又火。早晨出門之前,我反復交代要隨身攜帶鑰匙,可老娘就好像有意和你對著干一樣,一轉身就把鑰匙落在家里了。媳婦趕忙打電話安慰了一番,隨后我們匆匆返家。回家的路上,媳婦還一直勸慰我說:娘老了,記性不好了,咱不玩就不玩了,你可別生娘的氣啊。
這不,就在當天,老娘又把鑰匙落在家里了。那天一大早,來不及吃早飯,我就帶父親趕到醫院檢查身體。大醫院人流如患,我和父親樓上樓下跑了大半天,累得口干舌燥,爺倆肚子都餓得咕咕叫。
我正在上氣不接下氣地找醫生時,老娘打電話來了,非常無奈地說:“鑰匙又鎖進家里了。”餓了一上午,本以為回家就能大吃一頓,可老娘卻又忘事了,我一聽就忍不住發牢騷。也許老娘聽出了我的情緒,又打電話告訴兒媳婦。
知夫莫如妻。媳婦知道我的脾氣,不一會兒就打電話跟我說:“你安心陪爸檢查身體,我現在就回家開門。”末了,她還反復叮囑我,“娘好忘事,這回你可別說娘啊。”我聽了,心里一陣感動。
有人說,女人讓男人臣服最好的辦法,就是視婆如母。媳婦是獨生女,一直被家人寵著長大,單純得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她沒有這樣的認識和心機。我一直認為,她對婆婆的感情是出自內心的,來自晚輩對長輩的孝道。
一次,朋友送了三張全國籃球巡回賽票。當天晚上,我因工作走不開不能前去觀看。我建議媳婦贈送人一張。媳婦白了我一眼,一百個不樂意,非說要帶老娘一同去觀看。我心想,老娘一個農村老人,根本就看不懂籃球,坐在里面,人聲鼎沸的,別有個什么不舒服。
誰知,那晚在五顆松體育館,老娘竟然看得津津有味。媳婦還和老娘頭碰頭、臉貼臉地照了一張親密合影。照片中,老娘坐在觀眾席上開懷大笑,滿臉的幸福滿足。那張毫無距離感的“大頭照”,在外人看來,一定是母女。
看到這張照片后,我特別高興,從不在微信群里發個人照片的我,一口氣把那張婆媳合影照發了好幾個老家的群。親人朋友看到后都覺得老娘找了個親閨女,要不然怎么那么親切呢?那天看完球賽回到家后,娘一個勁地感慨:活到60歲,還從沒進過籃球館,這次多虧兒媳婦帶自己去看,真是見了大世面。
我曾經跟媳婦開過玩笑說,“單憑你對婆婆這么親這一條,我這輩子都不能辜負你。”媳婦則回答說,“就憑我倆有矛盾時,老娘總是堅定地站在我這邊訓你,我也得對娘好。”
對兒媳婦,娘確實很稀罕,對我倒有點不待見。一遇到不同意見時,娘總是堅定地站在媳婦那邊。還有四歲的兒子,小家伙也有自己的立場了,總和奶奶、媽媽站在同一個陣營,動輒就輪番對我進行“批斗”,搞得我在家里很沒有地位。
有一天晚上,我和媳婦吵架比較兇。娘一進屋,抓住我的胳膊,不由分說,上來就是一頓揍,接著又是一頓臭罵。媳婦看見婆婆一個勁地打自己兒子,也是有點“沒想到”。不過娘這一打,她心中的氣也消了大半。
那次,娘可真是下了狠心打兒子啊!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我手臂隱隱作痛,還紅一片青一片,娘顯然下手不輕。在我的記憶中,老娘極其溫和,從未打過我。即使我犯錯誤,也是爹行使“執法權”,娘從來都是護著我的。沒想到,那次老娘大發脾氣,著實讓我吃驚。
三十五六歲了,第一次挨老娘揍,我非常“有意見”。第二天中午,我下班回家,娘正在廚房做飯,我在一旁嘟嘟說:娘,您怎么那么狠呢,您意思一下就行了,怎么還真打兒子呢?您看,我現在手臂還覺得疼呢?
娘沒怎么搭理我,還是很生氣,板著臉說:人家比你小五歲,岳父岳母對你又那么好,你有什么事非要吵架呢?隨后,娘又怪罪起了父親:就跟你爹一樣,脾氣暴躁,俺看,都錯在你的臭脾氣。
話不投機半句多。自討沒趣,我只得灰溜溜地回到房間。
老娘不認字,媳婦卻和她聊得來,家常理短的事,娘倆仿佛有聊不完的事。對老娘來說,兒媳婦喜歡和自己聊天,這本身就是孝順。
有一天中午,娘從外面回來,非常感慨地說,兒媳婦是真好啊。我說:娘,又咋了,怎么突然說兒媳婦好呢?
娘說,上午,幾個老人聊天,幾位老太太抱怨說,自己的兒媳婦從來不跟自己聊天,平常有事說事,沒事就各干各的。兒媳婦不冷不熱的態度,讓婆婆們都很忐忑。
看我娘半天沒吱聲,一位老太太就好奇地問:你家媳婦對你怎么樣呢?平常和你聊天嗎?有沒有鬧過別扭?
娘一聽就笑了:俺家媳婦那太好了,俺娘倆一說話就是大半天,一吃飯就給俺夾菜,怕俺不舍得吃。
指了指腳上穿的運動鞋,娘接著說:你們看,這鞋也是媳婦買的,好幾百塊呢。要是在農村,幾年也買不了幾百塊衣服啊。還有這衣服,也是幾百塊,俺自己都心疼呢。俺兒子心粗得很,大大咧咧,從來想不到給俺買衣服,都是兒媳婦買。
娘仿佛有點言猶未盡,又說:前兩天,兒媳婦帶著俺和老頭去吃那個什么自助餐了。乖乖,一個人一百多塊錢呢,俺這輩子也是第一次吃。俺和老頭一口氣吃了七八個羊蹄子。可真好吃吆!
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娘,那天卻和幾個老太太聊得異常開心,一聊一上午。那幾位老太太聽得細致入神,羨慕嫉妒的眼神像是放了光。娘的幸福指數和自豪感頓時“滿格”。
有人說,婆媳關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如果哪個男人能攻克這個難題,他肯定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我來說,左手媳婦右手娘,娘倆親如母女,我應該有資格領取這個獎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