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專欄,你對于物件的心智模式是什么?帶著這個覺悟觀察一下你的人際關系(你保持了很多不舒服、不合適和不需要的關系嗎)和事項安排(你安排了太多垃圾任務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超級個體》提問官古典 每日一問 14/30
今天的提問,依舊非常深刻和實用。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人與物
從小家境還可以,又是名義上的獨生子女,出于便捷性需求,我習慣于獨自擁有一件物品,沒有和他人共享的習慣。
隨著購買擁有物品的增多,衣柜和書柜都被填滿了。為了放下新衣服,只能送出舊衣服。所幸,買的衣服款式質地還不錯,能被瓜分干凈。
而書呢,有時候買來一周不到,就不喜歡了,自己都不認可當時的口味,更不好意思送人了。喜歡書的人不需要我送,不喜歡書的人,我送了也未必會看。空間的局促,這迫使我買書變得理性,能用kindle看的書,就不買紙質版的了。
化妝品和零食一次性買得多,很多還未使用,就過期了,所以不再亂購入。名牌包包呢,曾經追風購入,后來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么喜歡,于是送出去了。
另一方面,我自己使用的東西,要是好朋友看上了,我會送出去。記得高中時,朋友看上了我穿的一套衣服,我自己也蠻喜歡的,但是不及她的喜歡,因為買不到了,我就回宿舍洗洗送給她。這給我的啟發是,物品要被最喜歡的人擁有,才可能被善待,否則,不是被漠視,就是被遺棄。
近年來,我對物品的駕馭能力在慢慢提高,但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擁有物品的同時,也被物品擁有著,所以古有“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之說。打算這一周持續整理我的衣柜、書柜、房間,下周處理手機和電腦桌面。其實這也是一直想整理的,趁著這次作業,好好清理。留下少而精的,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與物品友好相處。
人與人
人際關系上,我喜歡的,我會主動去靠近,然后花精力去維護。我覺得不舒服的,我會屏蔽。我喜歡清清楚楚的關系,拒絕曖昧。
之前未婚,參加了羅輯思維的相親大會,我是當時第一頁的二號,嘻嘻嘻。后來有700多人加我,有男,竟也有女。有人加我的時候會交代,純加友,已婚。當我結婚了,還有人問我把自己嫁出去了沒,我也會如實回答。坦誠才會吸引坦誠,結果有個別人,我們成了朋友,比如咱們超級個體群的某某,嘿嘿。
人與事
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如阿蘭·拉金所言,在時間很緊迫時,還會去做一些不必要的事,主要是因為我能夠熟練地完成這些事情,并從中獲得成就感,而對于重要的事情我卻缺乏信心,并一直在刻意的回避它。
這一年多以來,我有記錄時間的習慣,只是很少對時間分配做復盤,所以在時間的效用性上還需要提高。覺察即改變,最近開始對事情做復盤了。一件事情發生之后,我會試著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再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事情干好,以免下次發生同類事情的時候,不再掉坑里,進而讓做一件事的效用最大化。
而且安住當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再想其他事,這樣會很忙很累。如果把心帶回當下,再多的事也只有一件,即當下要做的這件事。只要做好一件事,就不會太忙太累了。身減負,心也要減負。
斷舍離,在入口上少買,一旦發現不適用了,就及時清理,進而脫離對物、對人、對事的迷戀。這能幫助我弱化我執,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實踐。通過這次的梳理,更加堅定了自己要過少欲知足、高效能的生活。
通過對待物品的方式來觀己、觀人,有意思!
買太多當下用不到的東西,是擔憂未來。
留存太多目前和將來用不到的東西,是留戀過去。
其實,世事無常,心念也在不斷變化。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覺得將來會需要的東西,可能隨著那個時候能量的變化,變得不再需要了。現在就買,無疑是給未來添堵。還是學會放手,放過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