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木子姐
插圖來源:Henn Kim
從1月份開始,我們小組幾個會聚在一起分享些生活瑣事,吐槽遇到的各種奇葩。本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倍兒慘,一說出來才發現:嗬!原來有人更倒霉,于是心情立馬放晴。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還是有意無意地運用同理心,發現或感受相似的心情。
最近引起大家強烈共鳴的是——好想加工資,但說不出口怎么破?!
“加工資”這件能在夢里笑醒的事,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賊心沒賊膽?反正我是醞釀了很久也沒能付諸于行動。為什么我們有要求,卻說不出口?
part 1:加薪的理由好找,說出口的勇氣難求
單就加工資這件事來說,小L在某公司工作了近一年,大事小事沒少做,苦活累活沒少攬,能力一天天提升,工資卻一直原地踏步。作為思想上的巨人和行動上的矮子,盡管無數次在心里模擬練習,卻總在臨說出口的時候打退堂鼓。雖然無數次在角落吶喊“不漲工資就辭職”,第二天還是灰溜溜的滾回去上班。好的建議聽了不少,道理也都懂,但依舊是“臣妾做不到啊”!
part 2:幼年時的未完成事件
身為大哥的小Z從小就很懂事,明白作為家中長子的責任,早早學會了擔當和以身作則,為父母分擔的想法已然深入骨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熟的代價卻是他雖然勤奮、努力、優秀,但有時覺得生活中似乎少了點什么:或許是童年時路過肯德基,忽視心中的渴望,拒絕美食的誘惑;或許是少年時暗戀心中的女神,一次次壓抑表白的沖動,最終遺憾錯過;或許是工作后不敢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和薪資。
在這其中,小Z至今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全家剛剛從村里來到城市,一切都新鮮又陌生,城市中新奇的事物令他大開眼界,也由衷的喜愛,總也越發覺得自己家很窮。一次路過肯德基,父母可能看見了孩子們眼里的渴望,于是提議去吃頓好的。但小Z因為不想給家里增加負擔,于是堅定地拒絕了。
在敘述這段故事的時候,小Z提到了很多次:我是最大的孩子,要做領頭羊。這時候,我只覺得小Z又回到了那個無力、自卑、強裝堅定的孩子。那個嘴上說著不要,但心里卻很想的,別扭、敏感又有點脆弱的孩子。這段經歷影響至今,甚至內化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和認知:提要求是可恥的,所以我不能開口提我的需要。
有些心結不打開,會讓人痛很久很久。。。
part 3:如果被拒絕了,會怎樣?
要求老板加薪對小Y來說那都不是事兒。一旦問題嚴重到工資這種大事,那絕對是門兒清。但還是有些時候,會有點不太好說出口的事兒。可能會不由自主的咽下去一些真實的想法,甚至把我想要違心地說成“我不要”。當要求說不出口的時候,是怕被拒絕,怕對方不能理解。這時候往往內心的沖突會爆發:
我要表白!但他(她)不會喜歡我的,還是先做朋友吧…
我要去旅游!但老板肯定不給假,還是等等再說吧…
我要做自己!但沒人會喜歡真實的我,還是繼續偽裝吧…
如果當改變的機遇擺在你眼前,你要,還是不要?既然如鯁在喉,不如試著說出口!
part 4:自卑都是紙老虎
小W一直都是個有故事的女同學。聊到這個話題時也是以一個故事開場,一個蠻勵志的故事:
那時候剛開始玩兒網游,大型的那種。由于一直都有點自卑心理,所以總覺得自己很菜,即使玩兒了很長時間也不敢和別人一起組團打怪,只是默默的練級。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進了個小團隊,卻發現一起打起來,自己也沒那么弱。于是膽子大了起來,進了更大的團,又發現自己的水平高過不少人,甚至還成了各隊爭搶的對象。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想了就去做,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
自卑感一點兒都不新鮮。就像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自然有人的地方就有自卑的心態。不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怎么那么火!
陳奕迅的歌《紅玫瑰》里唱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愛情中隨心所欲有恃無恐的一方往往對另一半很信任,對方的愛讓他(她)很有安全感,所以才能輕易說出任何要求,因為篤定對方不會走。相反充滿不確定性的關系會讓人無法說出很多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安全感是個很玄也很重要的東西。
你的要求無法說出口,是哪里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