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講丨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你好,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比較和選擇的學問。一個人聰明有很多種,記憶力好、想象力豐富、模仿能力強等等都是聰明,但是有一種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聰明,那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要做出正確選擇,你首先得把要比較的東 西拿出來,放在天秤兩邊去對比。經濟學 則教你,在比較的時候不僅要看見那些看 得見的東西,同時也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 東西。
在北大教經濟學,每當教入門課的時候, 我給學生推薦的第一篇文章,總是法國經 濟學家巴斯夏100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看得見的和看不 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這也是巴斯夏去世前寫的最后一篇文章。
我們知道經濟學家分很多種,有分學界的,有分業界的;有做宏觀的,有做微觀 的;有奧地利學派,有凱恩斯學派,有芝 加哥學派,還有各種各樣的學派。但還有 一種分法,就是好的經濟學家和壞的經濟 學家。
巴斯夏在他的文章開頭,就斬釘截鐵地說,好經濟學家和壞經濟學家的區別只有一個,那就是壞的經濟學家僅僅能看到那些可以看見的后果,而好的經濟學家卻能同時考慮那些可以看得見的后果,以及那些只能通過推測看得到的后果。
也可以說,這是一個人有沒有接受好的經 濟學訓練的重要的標志。
破窗理論的故事
我們都聽說過破窗理論的故事。它說的 是,一個頑童把窗戶打破了,這時候窗戶 的主人,就要去買窗戶,這將刺激窗戶的 生產。制造窗戶的工人接到訂單,有了錢 以后,他可以去買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 去買衣服。這樣就推動了一連串的生產。 所以破窗理論的支持者說,有破壞才有進 步,破壞本身是好的。
這種思維在社會中非常常見。每一次社會 經歷災難,每當有颶風、地震、海嘯,總 會有那么一些經濟學者走出來,說這個災 難雖然造成很大的傷害,但它又為下一輪 就業和GDP增長帶來了機會。
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多難真的能夠興 邦嗎?如果多難能夠興邦的話,那些避免 了災難的國家,豈不是吃虧了?
破窗理論變種之一:國家發展
這種破窗理論有一個變種,它說的是有些 國家走了很大彎路,做了一些很錯的事 情,但回過頭來看,幸好做了這些錯事, 這個國家后來才發展了。他們舉例說,德 國經歷了二戰,日本挨了幾個原子彈,所 以后來發展得很快。
一個事情發生在前,另外一個事情發生在 后,我們當然不能假定,如果這個國家沒 有前面的話,后面會怎么樣。但是,我們 可以問一個問題,如果其他國家也想像德 國、日本那樣有高速發展的經濟,那它們 是不是也得像德國那樣,先被二戰摧殘一 遍,像日本那樣,先挨幾個原子彈?顯然 不是。
其實這兩個國家如果不遭遇那些創傷,資 本的積累會更豐富,經濟基礎會更好。同 樣的道理,剛才那個破窗的故事,如果窗 戶沒有被打破的話,這戶主人所擁有的資 源,其實可以拿來做其他生產,可以帶來 更多的財富。這是我們不容易看見的。
破窗理論變種之二:工人就業
破窗理論還有一種變種,是關于工作機會 的。這種說法說,老人不早點退休,不把 職位讓出來,年輕人就不會有工作。同樣 的,他們說機器會替代工人,如果機器太 好的話,工人就沒有工作做。所以,機器 太先進、老人工作時間太長,對社會發展 也不是好事。
讓我們倒過來想想。我們的社會本來是有 推土機的,現在不用推土機,我們改用勺 子挖土了,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是會變 得更富裕,還是更貧困呢?如果我們所有 的人,都提前20年退休,那整個社會是會 變得更富裕,還是變得更貧困呢?
認識破窗謬誤的難點
前面講的各種破窗理論的變種,它共同的 錯誤,就在于只看到由于自然災害、人為 破壞、人的衰老、工具落后——那些本身 我們要應付問題所造就的就業機會。
如果我們避免了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如 果人能生活得更健康,如果機器更先進的 話,那么省下來的時間、資源和勞動力, 本來可以用在生產其他更有效的東西上 面,那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富足。
問題在于,我們眼睛能夠看見的,是那些 已經存在的工作,而那些能省下來的人 力、時間和資源能放到什么新的工作和生 產上,這一點經濟學家也說不清楚,只能 靠想象。認識破窗謬誤的難點就在這。這 是一個通過推理,我們明確知道肯定存在 的東西,但是誰都說不清楚它在哪。
看見看不見的東西要靠想象力
巴斯夏還曾經用反諷的方式寫過一篇文章 《蠟燭制造商關于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 書》(The Candlemaker's Petition )。這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后, 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所以蠟燭商希望 國會議員阻止大家使用陽光。
確實如此,如果大家都盡量采用陽光,蠟 燭工人的工作是會減少。但實際上,有了 陽光以后,蠟燭工人不會永遠失業,不會 永遠找不到工作,蠟燭工人可以做別的工 作,問題是別的工作是什么呢?沒有人能 夠說出來,這得靠想象。
馬車跟汽車之間的替代也是一樣的。有了 汽車,馬車夫就要失業了。經濟學家會 說,我看得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我預測 馬車夫最后能找到工作,問題是新的工作 是什么昵?沒人知道,只能想象。
巴斯夏還問,國家應不應該補貼高雅藝 術,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應該。但巴斯夏回 答說,當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高雅藝 術的時候,那些錢就不能用到別的地方去 了,就肯定有人在別的地方受損了。
我們要比較的,不僅僅是那些高雅藝術本 身,我們不僅要看到那些高雅藝術帶來的 效應,還要看到那些喪失了的效應。至于 那些喪失的效應到底是什么,我們也說不 出來,而只能依靠推測。去看到那些看不 見的東西,是需要通過經濟學來尋找的一 種眼光。
做決策時要充分考慮看不見的東西
芝加哥大學的史蒂芬■列維特(Steven Levitt)寫過一本名著《魔鬼經濟學》( Frea/conom/'cs ),這本書在羅胖這也賣 得相當好,這書里面有個例子:
今天有很多環保主義者,都反對我們用大 量的塑料袋來包食物,因為這會造成很大 的浪費。但這位經濟學家說,塑料袋用得 越多,那么食物保鮮的時間就越長,食物 的浪費就越小。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 用了多少塑料袋,還要看到,如果不用塑 料袋的話,你要扔掉多少食物。你到底想 要多扔一點塑料袋,還是多扔一點食物 呢?你得做個比較。
當然,有必要專門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說 凡是看不見的都比看得見的重要。我只是 說,每當我們做決策的時候,還要充分考 慮那些暫時還看不見的,甚至是永遠也看 不見的因素。
—?課堂小結?—
經濟學關心的一個最核心問題是比較和選 擇。而要做好比較和選擇,一個重要前 提,就是不僅要看見那些看得見的東西, 還要盡量去看見那些不容易看見的東西, 那些需要通過推測才能看得見的東西。
這里要澄清的是,我并不是說凡是看不見 的都比看得見的重要,我只是說,每當我 們做決策以前,我們要充分考慮那些暫時 還看不見的因素,甚至是那些永遠也看不 見的因素。
—?課后思考?—
請你舉出一個例子,有什么東西,是我們 看不見,但實際上又非常重要,在我們做 決策時不容忽視的。
歡迎你給我留言,咱們下次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