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計劃是要更新批判性思維中關于價值觀的部分。雖然看完了書,但是還沒完全搞懂價值觀的內涵和外延。什么是價值觀?感覺這個詞太抽象,雖然從小到大一直在背,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去分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凡是一時我沒有想清楚的事情,我就會將它放一放。于是在消遣之余,我看了一部電影《寒戰II》,看的過程中,突然對價值觀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決定通過這部電影,談談我對價值觀的理解和啟發。
一、我對《寒戰II》的理解
1、故事情節。
這部影片不太燒腦,明線很清楚,是劉杰輝和李文彬之間的明爭暗斗。暗線不太明顯,如果說一定要有暗線的話,我愿意把它歸結為價值觀對人物行為的影響。不過,還是先談談影片本身,算是把背景交待清楚。我粗略的將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沖突分為三個階段:陰謀階段——斗爭白熱化階段——陽謀階段。同時,我擬出整個電影中的典型沖突如下:
陰謀階段:1、港鐵事件; 2、兩次研訊會; 3、密謀;
斗爭白熱化階段:4、隧道激烈槍戰; 5、辦公室對立;
陽謀階段: 6、罷免處長; 7、尋找沖鋒車; 8、決戰4小時。
隧道激烈槍戰是陰謀階段的結束標志事件,而罷免處長則是陽謀的開端標志性事件。
因此,很清楚的是1、2、3為陰謀階段; 4、5為斗爭白熱化階段; 6、7、8為陽謀階段。
2、人物關系。
影片塑造的人物也很重要,人物關系需要明確,依據人物之間的關系(一致、對立、聯盟或其他),我把人物主要分為三個集團,并分別命名為正義集團、權勢集團、中立集團。
正義集團:以劉杰輝為代表正義警察人士。有警察內部的挺劉派和廉政署聯盟,這些人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保護我們自己的家,香港是亞洲最安全的城市”。
權勢集團:以李元彬、蔡元琪、李家俊為首,律政司、立法會等為聯盟,李元彬的原下屬為幫兇的同盟。這些人的價值觀是——“掌握權力,鞏固既得利益”。
中立集團:以簡律師為首的中立派,他們的價值觀是維護法律的尊嚴,避免法律和制度淪為某些特權人物鏟除異己的工具。
這三大集團之間錯綜復雜,隨著故事沖突的推進,這三大集團關系也在發生著變化,第三集團漸與第一集團形成聯盟關系,正義集團內部也開始分化成兩派,分界點在于罷免處長事件。
3、價值觀對博弈的影響分析
寒戰,顧名思義,令人心寒的戰斗。這戰斗都發生在警察內部,同事或曾經的同事之間的戰斗,是在共同規則之下的博弈和計謀,也蘊含著正義、信念和價值觀的考驗,往往需要參與其中的人做出兩難的抉擇,當他們選擇正義、堅守信念和價值觀的時候,往往要犧牲家庭、情義甚至生命。很顯然,我們開篇看到的就是英雄的葬禮,所謂英雄,就是為了捍衛正義、信念和價值觀而放棄生命的人。接著,處長劉杰輝妻子被綁架,甚至在自己要被罷免時,還要鼓勵情義篤厚的下屬簽下支持罷免自己的名字,這便是考驗!同樣,在寒戰的漩渦中,李元彬喪子和親手指揮將與自己情誼篤厚的前下屬處死,簡大狀喪徒,一次次的博弈、雙方的算計,讓參與其中的這些人同樣要遭受那令人心寒的場景和選擇。這便是價值觀選擇造成的必然結果。是什么樣的價值觀影響著博弈和計謀的結果呢?
(1)港鐵事件。港鐵事件本質是在地鐵站交換人質,即權勢集團用劉杰輝的妻子交換關在監獄的李家俊,劉杰輝為了將炸彈轉移避免造成市民傷亡而被迫放走了李家俊。在這次博弈中,權勢集團取得了勝利,正義集團處于被動局面。那么這兩個集團的價值觀是什么呢?很顯然,正義集團的價值觀是保護市民的安全,市民的安全比抓住罪犯更重要。權勢集團為了取得勝利,需要干擾手段(綁架)可以理解,他們選擇所謂的干擾手段是將市民的安全置于危險之中就可以判斷他們的價值觀是個人利益高于公共利益。具體到個人比較來看,劉杰輝和李元彬這兩個代表人的價值觀也是不一樣的。這起事件中可以看到,劉杰輝呈現給我們的一條他個人重要的價值觀是家庭比權力重要。相反,李元彬的價值觀剛剛相反。雖然在這起事件中表現得不那么明顯,但可以推測出來,在影片第一部劉杰輝到李元彬家中逮捕它的兒子李家俊的時候,他什么也沒有做,當時的他和劉杰輝都是警署副處長。
(2)兩次研訊會。兩次研訊會是因港鐵事件而起,目的是調查港鐵事件中有沒有濫用職權的事發生。從這兩次研訊會可以明顯的看出兩個集團核心人物的表現,當然也隱藏了很多關于價值觀的線索。從結果來看,正義集團沒有取得勝利,但成功的挽回了一些分數,被動的局面有所緩和。權勢集團的伎倆(人身攻擊)沒有讓所有人信服。兩方平手,第三方簡大狀出現。那么,在這一局中,劉杰輝和李文彬的隱藏著什么樣的價值觀呢?我認為各有兩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李文彬是首先出場,他的表現應該來說讓警隊的同事吃驚,并提出了對處長劉杰輝的指控和人身攻擊。是什么樣的價值觀影響他做出這樣的決定呢?簡大壯和劉杰輝異曲同工地對他的分析可以說是道出了他的價值觀。一點是權力對于他來說很重要,在知道兒子的幕后人物是前處長蔡元琪以后,這種價值觀的影響得到了強化。另外一點也不能忽視,就是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在;研訊會上拿整個港府高層和警隊聲譽做賭注是證據)。關于處長劉杰輝,第一點是堅守和捍衛正義和法律,這條作為警察職業基本的價值觀在這一局中的表現也有體現。第二點是他選擇承擔法律責任,以及后來在要被罷免的時候,鼓勵并支持下屬支持罷免他,說明還隱藏著一條價值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處長也應該承擔責任。所以在這一局,雖然沒有勝利,但挽回不少分數,至少在簡大狀看來,他有能力有正義感,為他后來爭取到簡大狀的支持打下了基礎。
(3)密謀。密謀事件是三方都有的。正義集團密謀的方式建立秘密小隊跟蹤和監聽; 權勢集團密謀的方式是聯合高層,召回李文彬的下屬。中立集團是跟蹤和觀察,重點是李文彬。三方的密謀直接導致斗爭的白熱化。這三方密謀的方式也是價值觀影響的結果。正義集團的價值觀在于為了維護正義和信念,在緊急或特殊情況下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是必要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某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所欲為。權勢集團的價值觀是為了鞏固個人的既得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中立集團的價值觀在于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必須維護一號(港首)的權威。
(4)隧道激烈槍戰和辦公室的對立。這兩個事件可以說是陰謀到陽謀的轉折點。三方的關系在這個階段發生了改變。從博弈的結果來看,正義集團取得了勝利,擊斃了李家俊。權勢集團遇挫,蔡元琪倉皇逃脫,李文彬情緒失控。中立集團損失慘重,失去愛徒的簡大狀向權勢集團宣戰。激烈槍戰的導火索是簡大狀的徒弟歐永恩跟蹤權勢集團密會后撤離,權勢集團制造交通事故身亡。正義集團通過監聽獲得消息進入現場,而與權勢集團形成對立局面。在這個階段,其實價值觀對行為的影響是很明顯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歐永恩跟蹤權勢集團的目的在于他要弄清楚跟李文彬密會的人是誰,雖然拍下了照片,在云端留下了線索,但她并沒有意識到已經完成了本分工作,更沒有意識到危險臨近。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件事上她的價值觀是不顧一切完成工作,換句話說就是責任心強,跟蹤調查到結果才是她的責任。權勢集團的價值觀依然很明顯,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不顧一切不擇手段。所以為了達到除掉歐永恩的目的制造交通事故,根本不把市民安全當一回事兒。連環的交通事故也把自己堵住了,被迫交戰。正義集團一方,只有劉杰輝進入現場,進入現場的原因也是得知歐永恩跟蹤權勢集團,發生車禍。不料仇人見面,場面失控,幾乎喪命。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價值觀指導他進行了有效而果斷的反擊。
(5)罷免處長。經過隧道激烈槍戰事件之后,內部斗爭的關系白熱化,權勢集團在合理的規則上展開了進攻,并占領優勢。這一階段是對局中人價值觀的考驗,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信奉的不同價值觀。李文彬爭奪權力走上明面,莫SIR為了權力,屈服于權勢;劉杰輝維護法律選擇承擔責任,菲利斯被迫支持罷免處長。這兩方的對比,很明顯可以看出他們價值觀的不同。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對于相同的事件,也就有了不同的反應。在這一局,很顯然,正義集團比較被動,權勢集團取得勝利,這時,關鍵的第三方的加入對兩個集團的對抗起到了關鍵作用。事件的轉機便是中立集團簡大狀發現了一條他愛徒留下的關鍵線索,讓劉杰輝能夠找到反擊的抓手。所以,在這一局,要著重考察一下中立集團的價值觀。簡大狀選擇支持處長,我個人分析是基于兩點原因。第一,在研訊會上劉杰輝和李文彬的表現來看,簡大狀對劉杰輝更加認同,更認同劉杰輝的價值觀。第二,它的愛徒歐永恩喪命于權勢集團。綜合這兩點,他選擇了與劉杰輝合作。那我們能看出見大壯的價值觀是什么呢?我分析至少有三點,一是維護法律本身的權威,包括維護港首(這里假設港首是通過合乎香港法律選舉產生的);二、選擇相信誰,價值觀更重要,價值觀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選擇; 三、在法律的基礎上,必須維護自己的權益,這里的表現是為愛徒報仇,讓權勢集團付出代價。當然得出這三點,我們都可以找出證據。這里我就不在列舉了。不過,在這一局,還需提到的一個人物,就是劉杰輝的妻子。他妻子的出現,從側面反應出的使劉杰輝與李文彬的家庭情況的對比,而這兩個對比,同樣跟價值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印證價值觀對劉杰輝在港鐵事件中的影響。我想正因為這樣,劉杰輝做出有違常規的事情,拿李家俊去換自己的妻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6)尋找沖鋒車。在這一局,正義集團有了方向以后,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突破,找到了擊破權勢集團的破綻。博弈的結果是,正義集團稍占優勢,權勢集團開始處于被動局面。很顯然,在這一局,能夠找到沖鋒車的位置,莫SIR是個關鍵的突破口。莫Sir的價值觀其實是與權勢集團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是有區別的。作為這局關鍵人物,所以要單獨拿出來分析一下。很顯然,在罷免處長事件中,莫SIR的價值觀體現的最充分的。首先從本質上來講,剛開始他是不愿意加入權勢集團的,主要是屈服于權威壓力之下。當然也有誘惑,但可以看到誘惑是不夠的。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要看到罷免處長并不違反法律,同時,他的個人利益能夠更大化。換句話說,他的價值觀是趨利避害,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可以看到的是,劉杰輝也發現了他這一點,只選擇告訴他秘密小分隊的地點引誘上鉤,是為了證實他的判斷和假設。退回來說,莫SIR為什么會把地點透漏出去,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罷免處長的事件進展的很順利,也就是意味著兩周后誰是處長都不確定,但他認為劉杰輝翻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做出的選擇是投向權勢集團,透漏秘密小隊的地點可以看作是向權勢集團納的投名狀。這里我們不妨假設,如果罷免處長的事件剛開始進展的不夠順利的話,在他的價值觀指導下,他的選擇可能會是另外一種,那就是繼續觀望。這一點,可以在最后決戰,權勢集團失敗后的那一刻表現可以的到印證。
(7)決戰4小時。決戰4小時是所有沖突的最后爆發點,在這一局,正義集團完勝,權勢集團完敗。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拍電影的宿命和套路。但我想說的是,正義集團勝利是必然的,最起碼有一點,實力決定一切。最終的決戰是其實已經不是高手的對決,雖然跟高層的意志有一定關系,更重要的是下屬與下屬的實力對決,從這方面看,權勢集團一定會輸。這里不做更多討論。這里想分析的兩大集團下屬人物的價值觀。作為正義集團的下屬代表菲利斯而言,她的價值觀是與劉杰輝的價值觀是一致的,有幾個證據可以看出來,在罷免處長的時候和在決戰前主動站出來進入一線指揮部的時候,及在指揮部的表現,她的價值觀是維護法律,履行職責,堅守正義,還有一條價值觀便是全力支持自己信任的人。其實作為權勢集團的那幾位下屬,站在權勢集團的角度而言,他們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們的價值觀是有恩必報,追隨自己信任的人,老實說,其實這并沒有什么錯。然而就是沒有辯明是非,只能說是誤入歧途。具體是什么原因,他們被免職,為李文彬背黑鍋,沒有言明,但是在最后失敗后選擇自己去死也要保護李文彬來看,他們最起碼有擔當,只是這擔當用錯了地方。也同時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價值觀出現偏頗或缺失,會讓人走入歧途或死胡同。
4、觀影感受
整體來說,我看完后喜歡這種風格,畫面細膩,拍攝角度恰到好處,人物性格塑造的很好,故事沖突推進步步為營,扣人心弦,另一個亮點是這部影片不靠臺詞取勝,經典的臺詞并不太多,更重要的事靠演技!這里不得不說,在評價一部影片好壞的時候,同樣會受到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歡迎對以上的文字吐槽,即使我不認同你的價值觀,但也會捍衛你堅持自己價值觀的權利。我也期望能就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碰撞。
還有一點我想分享的是,有幾句臺詞我很喜歡,更認同這幾句臺詞背后的價值觀。
我雖然不喜歡你的處事方式,但我相信你有能力……
科技只是硬件,關鍵是人。
你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你再往前一步,我馬上跟你開戰!
二、對我們的啟示
1、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會影響到個人的選擇和行為。因價值觀的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形成的觀點也不同,反應和決策更會大相徑庭。然而,每個人的價值觀都隱藏的,需要我們通過某個人具體的行為去判斷。我們可以通過判斷某個人過去的行為、語言、對特定問題的看法,來了解這個人的價值觀,進而對后面的行為預判。這對領導和管理而言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2、價值觀是邏輯推理思維的依據。同樣一個問題同樣的證據,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來推理,可能得出的結論就有差別,因為所依據的準繩不一樣。因此,我們在聽演講或閱讀的過程中,要接受某些觀點,就需發現或找出演講者或作者所隱藏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往往隱藏在字里行間。然而,價值觀并不能代表是非黑白正確或錯誤,每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對不同的問題也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在判斷價值觀的時候,也需要一定的包容之心。換句話說,你有你的價值觀,我有我的價值觀,你可以認同或者不認同,卻不能說我錯你對或我對你錯。
3、我們應該要厘清并糾正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讓其更符合具有追求真理、正義、公平、進步、善良、利他的核心價值觀。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我們并沒有好好厘清過,可能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因此我們要厘清。有句古話講:人心向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善者,天必佑之。惡者,天必罰之。所謂人心向善,不也是價值取向的一種么。當我們厘清價值觀發現與真理、正義、公平、進步、善良、利他等核心價值觀相偏離的時候,我們要糾偏。
4、為什么成功企業或某個成功組織要統一價值觀?都是因為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思維、意識的指引作用。對于企業來講,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是跟企業組織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的。如果思維方式一致,可以減少很多內耗,可以很快站在一個頻道上思考問題。相反,思維方式的不一致,往往產生內耗,溝通不暢,自然會影響溝通效率。建立一致的思維方式,根源在價值觀,成功的企業和成功的組織都需要具有成功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