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面試題,確確實實是一道真題,而且非常有分量。前不久,某公司招聘,老板(領導)親自參加二面,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突然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老板(領導)請客戶吃飯,結果同事或客戶喝得爛醉。你因為開車沒喝酒,老板(領導)讓你開車把醉酒同事(客戶)送回家,你送還是不送?
總體上,有三種回答:
第一種回答:行走職場,做事先做人。
行走職場,先做人再做事。我開車沒喝酒,本來就對喝酒的同事(客戶)有虧欠,理所應該把他送回家。即使路途再遠,也要安全送回家。而且不會找老板(領導)報銷車費。這是職場人最起碼的做人準則,如果不送,顯得自己太小氣,還怎么混江湖?
第二種回答:行走職場,要遵守規矩。
行走職場,既要懂做人做事,更要遵守職場規矩,下級服從上級指令,是基本行為法則。老板(領導)安排我去送醉酒同事(客戶),雖然在八小時之外,但也是工作范圍之內。我不管心里愿意不愿意,必須服從指令。需要說明的是,我一定送到小區門口,看到他進小區,才算完成任務,并及時向老板(領導)報告情況。
第三種回答:不講大道理,先談安全負責觀。
第三種回答,其實只有一個人,還是一位95后。他愣頭愣腦地說,“送不送,要看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我堅決不送,傻瓜才送。”老板(領導)和面試官們都聽愣了,看看這位95后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
這位95后說,“這位同事(客戶),我要根據我了解的情況來決定。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我父親單位的三個真實故事。前幾年,酒文化很興盛,應酬特別多。有位員工根據領導指令,送一位醉酒客人回家。親自把他送進小區,看著他揮手告別。結果凌晨他老婆找領導說老公沒回家。這位員工找到天亮才找到他,那位客人就趴在樓下樹叢里睡覺呢。幸好是秋天,如果是冬天,后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位員工,根據領導指令,送一位醉酒上級回家。到小區門口,這位上級死活不下車。員工好心把他抱下車,他大吼大叫、又打又罵,突然撿起一塊磚,把車窗砸爛了。上級喝斷片了,第二天早清空這一段了。員工找單位領導報銷車窗修理費2000塊,領導還批評他無憑無據。就算上級真砸了,這點擔當沒有?你不會去理賠,還好意思來報銷?”
“最后這一位最冤最虧。領導安排他去送醉酒同事回家,結果到小區門口,他打開車后門,發現同事已經去世了。同事有心臟病,醉酒嘔吐一路后,誘發心臟病,沒人給他及時服速效救心丸,導致不幸發生。直到今天,這位死者家屬還在向開車人索賠200萬呢。”
這位95后總結到,“行走職場,做事先做人,下級服從上級,這些都對。但這種局面真的要看情況。如果我了解這位同事(客戶),醉酒不亂跑、不會撒酒瘋、沒有心臟病,我一定安全把他送到他的家人手里,才算完成任務。
如果我不了解這位同事(客戶),我會向老板(領導)坦陳我的顧慮,這是對我負責,也是對領導負責,更是對醉酒人和他的家人負責。我要先給他的家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特殊疾病情況,需不需要帶藥,并要求家人打的過來,陪同我開車送回家。這樣做雖然麻煩,但,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
這位95后回答完,現場一片寂靜。老板(領導)沉默了,默默在面試評分表上打出一個數字。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會打出一個什么分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