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強烈的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原京東副總裁,現在是一名漸凍癥患者,又是一個在攻克漸凍癥路上的破冰英雄,蔡磊的《相信》,而我更想為這本書,加一個副標題,相信——光與希望。
在41歲之前,蔡磊從一個小鎮做題家,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29歲,我又加入萬科任集團總稅務師,他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頭銜,“中國電子發票第一人”,“2014年度中國稅務十大杰出人物”,2014年、2016年、2017年三年的“中國十大財會人物”,“2016中國財資管理杰出貢獻獎”,“2018中國互聯網+財稅領軍人物”,“2018年度十大財稅人物”,“2018中國十大資本運營CFO年度人物”,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改革貢獻人物”,“中國新經濟領軍人物”。另外我還出版了多本財稅方面的專著,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院校的研究生校外導師、顧問委員等職務。
他遇到了心愛的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兒,他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在看到光的時候被宣告,他成為十萬分之一的漸凍癥患者,他寫到
就這樣一個電梯都不愿意等的人,現在卻只能等死。
“幾秒鐘前,那條光影還閃著金邊,飽滿熱烈,現在卻一下子變得暗淡無光,了無生氣。
這世界已經不屬于我了。我要死掉了。”
接下來的日子,他嘗試了各種的藥,中藥西藥,還有各種大師們的神奇之法,真真假假,他把這些經驗寫出來,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人,當然他更希望,你可以永遠用不到這個經驗。
在書里,他寫到,有一次,他和病友老朱聊天,樓下一個撿垃圾的流浪漢恰好經過,老朱打住話頭,盯著那個身影,眼里全是羨慕。想必我目光的成分跟他并無二致。那個流浪漢能四肢康健地沐浴著陽光,而且,似乎擁有綿延的生命。
剩下的日子怎么過?
他決定做一個戰士,而不是無奈的等待,他想至少,可以推動藥物的研發時間提前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即使他等不到那一天也要為這個群體做些什么,也許這就是他的使命吧。他在書里寫到:
我常想,在生命的長度上,自己應該是沒什么優勢了,那么就盡量活出寬度、厚度來,努力給這個世界、給后人留點兒什么。
接下來的日子,他像西西弗斯一樣,不停的搬石頭,又不停的被滾下來的石頭砸倒。他試了各種辦法,融資、公益,然而并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所有人都希望,他停下來,好好的多活幾年,而他卻選擇,把活著的妹一鐘都用好,自己的錢花完了,惡意人的猜測和謾罵,他都顧不上了,只能前行,屬于他的時間越來越少,他連吃飯睡覺穿衣服,都需要專人的照顧了。
所有人都說這件事兒不可能成,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后所需要的資金簡直難以想象。
但又能怎么辦?這件事注定艱難,如果漸凍癥患者自己都不去努力,那還指望誰?
他在書里寫到:我必須拼命地跑,不能停。哪怕在藥物出來的黎明之前我倒下了,在“加速自己病情”和“推動藥物研發”之間,我也愿意賭一把。
在這本書的最后,蔡磊說,他喜歡各種樣的孫悟空。現在孫悟空,子彈快打光了。我在想,我還能做點什么所以,我還有最后一顆“子彈”,就是自己的身體。他決定要把自己的遺體捐贈,用于樣例研究。
他是平凡的,他又是偉大的,每次當我陷入焦慮,陷入困境的時候,想起他,就想起那句話,縱使不敵,也絕不屈服,他像光一樣,照耀著這個世界需要溫暖和需要力量的人。
他的一生是無悔的:
最初的誕生,和最后的死亡一樣,都是人生的必然;
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樣,都會光照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