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時候,進入了晦暗焦躁的狀態,有時是因為自己,有時是因為自己在意的人。因為不遂意,或者不能扭轉現狀,內在的心失掉了平衡,里面的情緒一輪輪地進行搏斗撕殺,似乎還象慣常那樣生活,卻突然有了更多疲憊,甚至無法遮擋內在的沖突,在處理現實生活時也發生了異變。因為一樣不痛快,衍生了更多的不痛快,不是劃算的事。但是,那些引起不痛快的因由,明明白白地存在在那里,對它的確無能無力,還能怎樣呢?
真的不能怎樣,人總要存在于一定的生活環境中,總有一些限定,不管它是否合情合理,它天然地制約著你,多問一堆“為什么”,或者感慨“怎么這樣啊”,除了能讓你更深地陷入情緒沖突的泥淖中外,并沒有實質的可資借鑒的意義。你在路上走,碰到有一堵墻或者一條河攔路時,你只能繞道走。對待你的限定與制約也是這樣,你只能接受你所遇到的一切限定與制約。所有負面情緒的產生,無非都是內在的自己不肯承認并接受這些限定。你要拒絕,又擺脫不掉,情緒開始波動,你拒絕的態度越堅決,你的壞情緒就越多,壞情緒持續積累,反噬你的生活和健康。與其在情緒的激烈沖突中兩敗俱傷,不如拋棄拒絕伯態度。
老話說“事緩則圓”?!熬彙?,在一些時候能夠幫助你找到方法,更多的時候,其實是讓你在放慢的過程中平復內在的情緒沖突,當你的情緒重歸于寧靜日常,你會重新理解那件原先令你焦慮不已的事情,然后完成它。
北島有句詩:世界,我們合解吧。離開詩境,只說生活境中,我們需要的是時時合解的態度。合解,意味著接受,在良性情緒下的接受。
一顆排斥拒絕的心怎樣變成一顆接受合解的心?放下你的執念。不是非如此就不可的,不這樣也不是不行的。世界那么大,天地那么寬,人們有那么多活法,真的不是如果不這樣了,就一定不能得好或者活不過去。
情緒產生,實際是給你重新理解生活和發現自己的機會。放下執念,讓你的內在暫時從現狀中出離,從別的地方看自己看事情,你會發現,別的出口至少也是值得一試的。而你,在嘗試新發現時,你的生命之樹上也有新的枝條生長出來。一棵活得旺性的樹,一定有成千上萬的枝條,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