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問愛因斯坦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理論,他謙虛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久一點”。
以問題為導向:參話頭。不靠邏輯、推理和意識分別,強調直覺的體悟。
“參”,就是參究、觀照、體究的意思,“話”就是話頭,即公案中精要部分,多指答語,偶爾也指問話。所謂參話禪,就是單提一則禪宗公案(縈繞、或說是困擾在你心頭的核心問題),摒絕雜念,掃除思量知解,行住坐臥,念茲在茲,由此而起疑情。日久功深,疑至心忘慮絕處,驀然打破疑團,悟境現前,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問題得到突破性的創意思路或方案)。
愛因斯坦重視直覺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為此對直覺的有效作用劃定了特定的對象和適用范圍。
在他看來,邏輯思維是同概念命題打交道的,其任務嚴格的限制于按照一些既定的邏輯規則來建立概念和命題之間的關系,這種聯系必須依靠直覺作為中介來建立。
正是因為直覺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占有據著重要位置,所以他總是注意在實際研究中發揮直覺的作用。
當缺乏實驗證明和邏輯理由之時,在他看來,直覺就可以成為理由。
當然,直覺往往又具有不可靠性,它并不能引導人們達到必定的成功,這一點任何正常人都是懂得到,不用說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對直覺在創造性思維的認識和效用上的推崇,是基于創造物理理論對或多或少有意識地使用的方法,如果這種方法有效的話,那么它所具有的普遍性就必然有利于科學的研究。
在愛因斯坦看來,直覺似乎在每個階段上都預先于知識正在構想的理論的物理結論。
當邏輯分析處在十字路口,每一次都是物理直覺把它向前推進一步,使它更接近實驗檢驗。
愛因斯坦的思想及運用直覺之路,確實一條艱難曲折的探索之路,正如他自己所說:
“在黑暗中焦急地探索著的年代里,懷著熱烈的向往,時而充滿自信,時而精疲力竭,而最后終于看到了光明,所有這些,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才能體會。”
此正表明了參話頭的心路歷程。
而參話頭恰恰是促成直覺、促成創新思維的多快好省的方法。
(一葉/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