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環境
下面所講的是基于Swift5.1
開發工具:Xcode11
操作系統:macOS 10.14 Mojave、macOS Catalina 10.15
Xcode下載地址:https://developer.apple.com/download/more/
- 課程大綱
- Swift簡介
Swift是Apple在2014年6月WWDC發布的全新編程語言,中文名和LOGO是“雨燕”
Swift之父Chris Lattner pClang編譯器作者、LLVM項目的主要發起人 p從Apple離職后,先后跳槽到Tesla、Google p目前在Google Brain從事AI研究
- Swift版本
歷時5年發展,從Swift1.x發展到了Swift5.x版本,經歷了多次重大改變,ABI終于穩定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源代碼和庫之間的接口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應用程序二進制接口
應用程序與操作系統之間的底層接口
涉及的內容有:目標文件格式、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對齊、函數調用約定等等
隨著ABI的穩定,Swift語法基本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動,此時正是學習Swift的最佳時刻
截止至2019年6月,目前最新版本:Swift5.1
Swift完全開源:https://github.com/apple/swift,主要采用C++編寫
- 編譯流程
什么是LLVM?
LLVM是構架編譯器(compiler)的框架系統,以C++編寫?成,?于優化以任意程序語?編寫的程序的編譯時間 (compile-time)、鏈接時間(link-time)、運?時間(run-time)以及空閑時間(idle-time),對開發者保持開放,并兼容已有 腳本。 LLVM計劃啟動于2000年,最初由美國UIUC?學的Chris Lattner博?主持開展。2006年Chris Lattner加盟Apple Inc. 并致?于LLVM在Apple開發體系中的應?。Apple也是LLVM計劃的主要資助者。 ?前LLVM已經被蘋果IOS開發?具、Xilinx Vivado、Facebook、Google等各?公司采?。
編譯器分為前端和后端,前端一般做詞法分析,后端生成對應平臺的二進制代碼,LLVM就是作為編譯器的后端。
如上圖,對于OC來說,編譯器前端是Clang,對于Swift,編譯器前端是swiftc,無論是OC還是Swift,編譯器后端都是LLVM。先是由前端進行詞法分析,再由后端生成對應平臺的代碼(iOS上是生成ARM架構的代碼)。
如上圖,先是由Swift代碼生成AST語法樹,又生成Swift特有的中間代碼Raw Swift IL,再生成一個更簡潔的版本,也是Swift特有的中間代碼Canonical Swift IL,接來下轉交給后端,生成LLVM IR代碼,LLVM IR是LLVM的中間代碼,LLVM編譯器針對IR代碼進行相應的優化,優化完畢之后最終轉成匯編代碼(Assembly),匯編代碼最后再變成二進制代碼(Executable)。詳情可參考:https://swift.org/compiler-stdlib
- swiftc在哪?
在終端敲swiftc -help發現有反應,說明的確有swiftc,那么swiftc在哪呢?
swiftc存放在Xcode內部,路徑為:
Contents/Developer/Toolchains/XcodeDefault.xctoolchain/usr/bin
我們可以利用swiftc做一些簡單的操作:
生成語法樹: swiftc -dump-ast main.swift
生成最簡潔的SIL代碼:swiftc -emit-sil main.swift
生成LLVM IR代碼: swiftc -emit-ir main.swift -o main.ll
生成匯編代碼: swiftc -emit-assembly main.swift -o main.s
對匯編代碼進行分析,可以真正掌握編程語言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