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周末了,打算回娘家去蹭頓飯。
一想到回到家之后可能又會憋一肚子悶氣回來,我又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我有一個上三年級的小侄女,活潑可愛好學又聰明,一個女孩子能有多讓人喜愛,她幾乎就囊括了這所有的討人喜的優點。獨立且又成績優秀,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父母壓根不用費一點心一點力,有時候想想傳說中神仙孩子就是她這樣子的了吧。
所以每次我一回去,我媽總是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述這一周她孫女在學校如何如何,考了幾個100,老師給了多少獎勵,三句不離其宗。每講一句你還要務必做到隨聲附和著,若是老太太看你在那悶坐著不出聲,她就一直盯著你,非得等你夸贊一番,她才開始繼續……老太太還是挺疼我的,每次連帶著也會夸贊我一下,我也會享受一下這磨耳朵的福利:“咱們村里的人都說她幫你這個大姑,打小腦子好使,聰明!你弟還說她記性好,幫他,哼!我看還是比較像你!”我撇嘴笑一笑,直接扭頭走到一邊去。
老是這樣講,老是這樣講……剛開始聽一聽,我也會覺得我小侄女確實該夸一夸,因為她現在確實是優秀,任何人反駁不得,為了驗證媽媽說的沒有浮夸性,我還專門看過她寫的字,她寫的作文,還有她做的數學題,就算你不近乎人情的挑剔,恐怕也會羞愧地退到一邊了。我因此也會特別的疼愛她一些,好孩子總是有這個魔法能力,能讓你身邊的人隨意釋放他們情不自禁的關愛到你身上。
后來我卻在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的小侄女好像不怎么喜歡讀書。記得有一次他們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玩耍,吵鬧的大人實在受不住的時候,我大孔一聲,“現在,每個人都去選一本書,讀書去,一會你們讀完挨個都要給我們分享一下你們讀得書。分享的好的,有獎勵!”這些孩子似乎也是玩的累了乏了,都乖乖的拿起書坐在那里讀了起來。
空氣突然凝固了,沒有了孩子們的吵嚷,大人們也覺得有點無所適從了。我偷偷地溜到臥室門口,從門縫里去觀察這些讀書的孩子們。有點出乎意料地認真,全神貫注地盯著書本,我正暗自竊喜。一抬眼的功夫竟和我小侄女對上了眼。她笑瞇瞇的,我回瞪了她一下,示意她好好讀書。她重新低下頭,手捂著嘴竊笑,眼睛左轉轉右轉轉,瞅瞅這個,瞅瞅那個,沒人搭理她,她又抬起頭看我,我從門縫里用手指指她,再次告誡她認真讀書。
大約10分鐘之后,我小侄女從房里走了出來,“我想喝水。”之后她就再沒進臥室繼續讀書。中間我訓斥她幾次,讓她回去讀書,可無濟于事,還挺難為情地沖我笑笑窩在沙發上不動了。后來我們大人在那里聊天,她就瞪著兩只圓溜溜的大眼睛豎起耳朵聽得倒是很認真。我媽媽還挺自豪地說,“俺這孫女從小就這么機靈,喜歡往大人堆里鉆,啥事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從那以后,我還真的發現她確實是不愛讀書。就算手里捧著書,那些文字估計也隨著她的心不知飄到哪里去了!不到10分鐘,她保準人書分離,這幾乎是定性了的。每次我還會苦口婆心勸誡她,“閨女,沒事一定要多讀讀課外書,家里沒有的話,你就去姑姑家里拿。”連我自己都覺得管的過寬了點。
我也會經常提醒弟弟和弟妹,該讓她多讀一些書。家里書架上排列很整齊都是一些教輔作業,零零星星幾本兒童繪本再無其他。我不免心里有點低落。
所以在以后媽媽還是不厭其煩地沖我夸贊小侄女的時候,從心底就會竄出一股火,忍不住打斷她的話,“媽!她現在還小,才三年級,成績不重要,你們該讓她多讀讀書,比讓她花那么多心思在其他事情上好的多。”媽媽很不以為然地說:“她讀不讀的,成績好不就行了,你那時候也沒見讀多少書,不一樣上大學?”
我有點氣惱,提高了聲音的分貝:“我那時候倒是想讀,條件不允許啊!能看到一本課外書就像從天而降的圣物一樣!況且我們那個時代能和現在比嗎?再說,若是想讓她成績一直這么好下去,多讀書才是她更應該做的……”
我本來還想說更多,可是又覺得對著一個老太太說這么多,好像有點雞同鴨講。她們自然不理解我們這個時代對于知識和學問的要求與之前的那個年代是怎樣的天懸地隔。我的小侄女現在的成績固然是可喜的,但是我卻對她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聰明不是對一個人好的標榜,它有時候反而成了你前進的攔路虎。浩瀚無窮的知識海洋不會因為你有聰明這把鑰匙而為你敞開大門,更不會主動的鉆進你的頭腦熔煉成你的智慧和思想。
不讀書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我很確信這一點。新時代下的我們,格局應該是放遠未來,對于未來的追求不僅僅局限于教師教授的,更多的應該是自我的探知和學習。讀書如果只是為了應試,只是為了成績單上鮮紅悅目的可喜的數字,那未免太過膚淺。當然了,不讀書,你的成績也不可能一路綠燈,你的學業總要在不讀書上吃虧的,包括你的整個人生!
這個周末,我決定還是要回家的。雖然我知道迎接我的是什么,免不了要憂慮媽媽有點偏執的愛,免不了我還要教育小侄女:記得多讀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