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語文學習,最常面對的就是背誦和寫作文,而對這兩項小妮都有些發怵,所以語文成績一直也不上不下。
那天又要背誦課文,看著長長的幾段,小妮撅著嘴,一臉不高興,“媽媽,這么多,我覺得我一定背不出來,我討厭背課文!”,一邊說一邊東翻翻、西看看,遲遲不愿開始。
“一定背不出來”聽到小妮這樣的自我判定,再看小妮毫無著手做的跡象,心里不由有些不舒服?!安荒苣帽巢怀霎敳幌氡车慕杩凇薄ⅰ坝譀]有太多,沒做怎么就覺得不行呢,別人行你怎么不行”、“小家伙就是有些逃避困難,不愿付諸努力”、“背誦是基本功,基本功都不練好怎么學得好”、“已經不早了,再磨嘰要做到什么時候”……無數反對意見噼里啪啦地在腦中彈屏出來。
對于每天層出不窮的孩子狀況,要做到始終微笑面對、淡然處之絕對是高難度的事,有時覺得若能得此,便跟修得佛心差不多了。對于普通人的自己或者大多數父母,在那股恨不得立馬給孩子洗腦講道理、把思想撥亂反正的沖動前最好先來了“靜默三秒禪”,控制自己先不發表意見。因為一旦開口估計就會噴涌而出如濤濤江水把小朋友給淹了。
“你有碰到過別人覺得很容易而自己覺得很難的事嗎?”、“你有過一些應該做卻拖延遲遲不愿做的事嗎?”,三秒禪后問個讓自己進一步冷靜的問題。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上想是件非常難的事,需要更多內修和訓練,記得蔣勛說過設身處地是愛的基礎,也是一種非功利的狀態,人都是自我中心的,這樣的“非功利”有著反人性的要求,著實很不容易。如果無法完全把自己當成對方,那就問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同樣狀況的問題,也有一定設身處地的作用。為人父母做容易犯的問題是自己都常常做不到的事,卻要求孩子嚴格做到。
總算可以冷靜些重新看待小妮的狀況了,暗暗思量怎么幫她擺脫背誦上的畏難情緒。要不推她來一次背誦的英雄之旅,我想我可以試試。
“小妮,確實有好幾段,一下子全背確實有些不容易,不過媽媽好像記得你那時聽原版索菲亞沒多少次就可以把大段大段的臺詞背出來了,媽媽可根本沒你這個能力,英文可以,中文會不會更容易,你可以試試看???”發出召喚,并讓小妮找回曾經的成功感覺,讓她相信自己具備英雄素質。
“那個比較容易,有故事啊,有對話有歌曲啊,我比較喜歡。這個又不是。”對冒險拒絕或抵觸,英雄在成為英雄前都是平凡人,對自己的能力常常無比懷疑,并對未知世界充滿畏懼。
“對哦,你那時背是又唱又跳的,還模仿不同人的聲音語氣,要不你背這篇課文也試試,里面也有燕子、細雨、草啊、花啊的,你就邊背邊表演,就像媽媽這樣”。馬上擺出柳樹超級婀娜的身姿,“身教大于言傳”,先演一個。英雄有時需要鼓勵或略微點撥,才能發現自身武器或法力的威力。
“媽,你那是婀娜多姿?哈,你要笑死我啊。”作為小妮媽媽,最讓小家伙喜歡的不是什么學問啊、耐心啊,而是搞笑。看到小妮已經笑得快站不住了,有了新主意。
“要不你集導演、編劇、旁白和主角于一身,邊背邊演,媽媽嘛,演演配角,什么小花小草電線桿啊什么的,你怎么背,我怎么演,來臺舞臺大劇咋樣?”賦予英雄更多的能力信任和角色,甚至有時需要踹他一腳,推他成為這場英雄之旅的主角。
“好啊,媽媽,主角小燕子也先給你演,我是導演,導演最重要,演員都要聽導演的,你演錯了,我就喊“咔、停,重來!”。小妮一本正經重新作了安排,進入英雄角色。
“好,媽媽一定會照你背的演,我們先從一小段,或者半段甚至一兩句開始,你背對就啟動了正確的表演程序,萬一你背錯話,我就會僵掉,然后‘撲通’掉到河里,你重新背對了,就能把我救起來,怎么樣?”讓英雄知道自己背負著他人的生家性命,能更有責任的出發 :)。
“好,我會努力背對?!笨粗∧菀荒槇砸愕谋砬?,仿佛看到了那種被英雄光芒籠罩的神圣感,哈哈,可愛的小英雄,你知道嗎?我們已經一起開啟背誦英雄之旅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小妮煞有其事、抑揚頓挫地背誦著課文,我這個獨角戲演員極盡所能、極度夸張地表演著帶剪刀尾的小燕子、蒙蒙細雨、微風、柔柳、花草,還有那電線桿。
碰到屢屢出錯的地方,小妮有時也會有點煩躁生氣,那就停下來,重新表演那些已經很熟練的內容,緩沖后再次切換到新內容,只是可憐我這媽數度“掉進河里”拼命掙扎呼救,數次被救起重生。慢慢地小妮自愿出演主角小燕子,邊背邊演,成為這場舞臺劇中編導演三棲“明星”,媽媽嘛,自然是永遠的最佳配角啦。(英雄必定經歷各種考驗、挫敗,有時需要智取、以退為進。)
最后,課文背完了,我們兩人也快笑趴下了。小妮后面來了句“好像課文也沒我原來想的那樣很難背嘛”,看來這場英雄之旅一定程度上幫助小英雄打敗了心魔,做到了些自己覺得做不到的事。
無論是我們成人,還是孩子,克服一個個挑戰其實都是一場場英雄之旅。經歷英雄之旅的幾個階段:在平凡世界中被召喚——害怕、猶豫、拒絕——被助推——經歷最痛苦階段(最陡坡)——登頂——回歸平凡世界(但已經有了成長)。英雄本都是平凡人,從平凡世界出來,經歷了挑戰和自我提升,再回歸平凡世界,迎接下一輪召喚。
當孩子面臨困難,單純的共情鼓勵講道理如果不能奏效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幫助他走一走英雄之旅,讓他看到自己可以做到的結果,從小小的、一點點的做到到最后累積達成目標,他便會生發出自己的力量。即使幫助,若能讓他無以覺察下獲得,而不是“看好了,你這樣不對,我來教你”那樣的高高在上,那是最好的。
孩子的英雄之旅實質就是創造孩子“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孩子是自信的,所以這個旅程,不一定必須得刻意艱苦,讓孩子從跳一跳能夠著的難度開始,一步步做到是增強“自我效能感”的合適方法。不是艱難讓人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有自信使人能面對艱難。
讓這樣的旅程中,有些挑戰、有點趣味,讓孩子成為主角,我們只需做好那個隱身的“智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