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軍史中才情驚艷之人數不勝數,但就是在這璀璨如星的人物志里面,有一位卻能在上面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 他親眼目睹了北洋艦隊的繁榮與衰敗,也親眼見證了清朝的滅亡與民國的成立,甚至到后來,他看到了日本的戰敗投降、看到了新中國的建立……可以說他一生,便是一部中國現代史。
? ? 薩鎮冰(1859—1952)出生在福建福州。因為祖上余蔭庇護,薩鎮冰這一脈在福州算是名門望族,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薩鎮冰自然也是衣食無憂。
? ? 10歲那年,薩鎮冰便進入了福州船政學堂,在校期間,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而放棄學習,反而都是穩扎穩打地學好每一堂課。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有一個同班同學叫鄧世昌,兩人也一起進入到了后來的北洋水師。
? ? 甲午戰爭爆發時,已經升至副將的薩鎮冰未能在第一時間參戰,直到1895年1月威海衛之戰打響后,才接到上級駐守日島的命令。不久之后日軍開始炮轟日島,薩鎮冰在惡劣的環境之下始終沉著指揮反擊,在抵抗了11天之后,奉命撤回劉公島。當時北洋水師節節敗退,劉公島也成了孤島,薩鎮冰在戰術上取得的微小勝利無法扭轉戰略上的全面潰敗。
? ? 甲午慘敗之后,清廷將幸存下來的海軍官兵全部革職,薩鎮冰也只能回到了福州老家。好在艱難的時局之下,人才還可以有用武之地。1896年,薩鎮冰受兩江總督張之洞的禮聘,出任吳淞炮臺總臺官、自強軍幫統。1898年,清政府準備重建海軍,經驗老道的薩鎮冰被推舉出任水師統領(即海軍總司令),但薩鎮冰自認才能平庸推遲不受,最終被任命為幫統兼“海圻”號管帶。至1902年時,薩鎮冰已經可以調動全部的清朝海軍艦艇。成為了海軍總司令之后,薩鎮冰恪盡職守積極建設,成為了清朝滅亡前夕的海軍一號人物。
? ? 武昌起義爆發后,大部分海軍官兵都想響應起義,這讓薩鎮冰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既不愿背叛朝廷又不想成為歷史罪人,于是他只身離開默許了部下的選擇。黎元洪與薩鎮冰有師生之誼,他在擔任總統之后便邀其出任海軍總長。在1922年至1927年的5年間,薩鎮冰又出任福建省省長。薩鎮冰的職務一直在變,但抗日的信念不曾改變。當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時,薩鎮冰就聲援了他們反蔣抗日的主張。抗戰爆發后,已經年逾古稀的他又奔走于南洋和川、黔、湘、滇、桂、陜、甘等省宣傳抗日。
? ? 建國之后,這位受人愛戴的老人在他的家鄉福建省擔任了眾多職務,一直到他去世,都在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工作,直至燃燒盡自己最后一滴熱血。
? ? 有國才有家,薩鎮冰深知其中的含義,并用余生全部的精力去踐行,去奉獻,和無數先輩一起為今天的我們撐起了一片朗朗晴空。
? ——清末民初風云人物之薩鎮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