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闡述兩個問題:南明英文童話劇有何特點?英語童話劇對孩子英語學習有哪些影響?
1 南明英語童話劇有何特點?
在英語學習的初期,英語語言所承載內容的思維水平通常遠遠低于當下孩子實際的認知水平。因而,從理論上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學生能讀懂并演出的英語童話劇,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都要遠遠低于學生當下的思維水平。
但是南明小學高段的英語童話劇不同。一方面,小學高段的孩子在經歷了低段自然拼讀學習和英文兒歌及繪本學習后解決了基本的拼讀問題,同時培養了較好的語感,具備了挑戰高難度英文劇本的潛力;另一方面它站在南明中文童話劇的肩膀上,有了更高的平臺,因而具備挑戰適合當下認知發展且語言上有一定難度的英語童話劇。孩子們完整地穿越過一部中文童話劇后,基本都能流利地背誦大部分臺詞,包括非自己扮演角色的臺詞。當他們讀到與之對應的英文版本劇本時,只要認識其中的某些關鍵詞匯,整句話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下面簡要介紹下南明中文童話劇的情況:
南明教育第一次正式地提出童話劇的概念,并基于教育哲學、心理學、文學等,系統地闡釋了童話劇的教育學內涵,并設計了童話劇作為課程的若干原則,形成了豐富的童話劇操作規范和相應案例,使戲劇表演不再成為類似第二課堂或興趣的東西,而成為課程(例如全人之美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保ㄕ晕褐菧Y老師《為什么是童話劇》 )
南明旗下學校的每個教室每學期都會基于某個階段孩子的成長需求及班級特征帶領孩子們穿越一部經典的中文童話劇?!盁o數的童書和詩歌的穿越,數部童話劇的穿越,最終將點點滴滴地但又在某一刻決定性地塑造孩子。這就是生活模仿藝術的含義。不同的童話劇,不同的角色,幫助不同的孩子認識自己。同時,這也是一個理解別人的過程,是一個使班級成為共同體的過程?!?(摘自魏智淵老師《為什么是童話劇》 )
在罕臺前輩們的開拓下,在南明教育旗下各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南明教育內部的中文童話劇課程已經走得很遠。從劇本改寫到帶領孩子們共讀,到排練,再到舞臺演出,每一個環節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南明教育的舞臺上誕生了一部又一部精彩大戲。晨山學校雙語部六年級孩子11月出演的《哈姆雷特》還被蕭山劇院選中,即將在寒假作為特邀嘉賓在蕭山劇院出演。
中學階段,當孩子的英語閱讀及聽說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可以自由閱讀感興趣的英文原著,直接共讀原著并結合藝術手法演繹經典。如果說小學階段,南明英語童話劇還需要以“提前穿越中文童話劇完成意義理解”為基礎,到中學階段后,則不需要以中文穿越作為中轉,而直接通過英語實現意義理解。
2 英語童話劇對孩子英語學習有哪些影響?
(1)充分發揮自然拼讀課程優勢,迅速積累詞句。
自然拼讀最大的優點就是“見詞能讀”,它的缺點是,如果背景詞匯量不夠,有些詞雖能拼讀,但是不知其意。雖然我們在自然拼讀教學過程中已經插入了大量有意義的英文繪本和歌曲,以彌補此缺陷,然而它自身的系統邏輯決定了孩子們能認讀的詞匯量一定多于他們當下能理解的詞。中文劇本的提前穿越恰好彌補了自然拼讀的這一缺陷。建立在熟誦中文童話劇基礎上的英文劇本學習,充分發揮了自然拼讀的優勢,彌補了其缺陷?;谝陨蟽煞矫娴脑颍厦鹘逃煜聦W校的學生具備挑戰與中文童話劇同步的英文童話劇。下面舉兩個例子 “I barked and wagged my tail, but you never understood!”這一句是英語童話劇Blue bird中狗的臺詞,barked, wagged my tail這些都是生詞匯,學習過自然拼讀的孩子,能很快拼出讀音,同時已經知道中文意思。當孩子們不斷揣摩狗的心理和說話特征時,這些生詞匯就和腦海里原有的中文意思對上了,事半功倍。扮演“狗”這個角色的孩子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孩子憑著對這個角色的喜愛,在老師的協助下一遍遍挑戰自己,最后演出時,憑著流利標準的發音和生動的表情動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夜女王的這句臺詞“I am in charge of all Nature's secrets.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m, and I am absolutely forbidden to give them to just anybody, especially a kid.”對剛上四年級的孩子而言,里面有很多生詞匯,但是孩子在強烈的學習動機和中文臺詞背景及自然拼讀規律的幫助下,很快就能脫稿說出這些臺詞。這些超高難度的詞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被植入孩子的背景知識之中。
(2)促進標準發音,提高聽力。
童話劇的第一步是劇本共讀,這個過程不僅要解決常規閱讀教學中的文意理解和生字詞問題,而且要重點解決語音語調問題。老師會根據現有影視作品截取音頻或者自己錄音頻,在課堂上讓學生練習誦讀臺詞。(這個對老師要求比較高,要求發音標準,語音語調生動形象。)在后期的排練中,學生不僅要能熟讀而且還要用恰當的語音語調表現人物的心理和特征。在這樣的反復揣摩和模仿中,孩子們的語音語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個過程伴隨著孩子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情感傾向,因而也不會顯得枯燥乏味。最后演出時,大部分孩子能模仿出原始音頻的感覺。演出結束后,孩子們的標準發音被廣泛贊譽,但其實并非每個孩子原本的發音都好,只不過那些臺詞作為標準范本被整體再現出來了。孩子們的發音不是靠挨個糾正單詞實現的,而是全方位整體輸入做到的。當這樣的積累增多時,之前那些發音不準確的單詞會被自動覆蓋,同時形成新的發音習慣。
一部長達四五十分鐘的英文劇被演繹出來,演員除了自己可以隨意說出大段臺詞外,還需要能聽懂對方在說什么。孩子們就這樣在對臺詞的過程中,反復練習英語聽力,并提升了英語聽力能力。聽懂對方的話,并及時做出合理的回應,這遠遠超過了一般英語聽力測試中聽對話選擇正確選項或回答問題的要求。
(3)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首先,英文童話劇對孩子們語言學習的提升作用是顯著的,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完整的表達。當孩子在用目標語言(英語)揣摩角色的心理和感情,并嘗試模仿其動作和語音語調的時候,初始階段是借助“英譯中”的語言轉換,實現對文本的理解。隨著對文本的熟悉,對內容理解的深入,對人物心理揣摩和語言動作的表達,最后達到理解的自動化,并逐漸擺脫語言轉化的中介過程,直接用英語思維,不需要中文作為橋梁。最后演員能做到,聽見對方的英語臺詞,就能立刻領會,通過表情和動作做出反應,并自發用英語回應,不需要通過母語轉換。有孩子演出結束后說:“第一幕的時候我很緊張,后來都不知道緊張了,因為臺詞直接出口,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背臺詞,也沒有思考下一句是什么?!边@是將單詞或者語法規則作為終極學習對象,并機械記憶的方法所無法達到的。
(4)加深對中文和英語語言特點的認識,促進對劇本含義的重新思考。
很多在母語中習以為常的表達,用外語譯過后,句子結構形式會發生很大變化。當孩子嘗試在兩種語言之間建立關系時,就會反復考量母語表達的真實含義,而不僅僅拘泥于字面表達。語言之間的轉換會促進對意義的重新思考。
那么如何帶領孩子們一起穿越一部高難度的英文童話劇呢?
下一篇文章《英語童話劇 | 美妙的Blue bird穿越之旅》將會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