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這本書是一位日本作者寫得一個小冊子,作為一名頂尖咨詢師作者通過搜集業內精英的經驗之談將這本書打造成了送給職場新人工作基本功手冊,作者通過溝通技巧、邏輯思維技巧、資料制作技巧及專業精神四個方面為新入職場的公司白領指明了提高自己職業素養的道路。我雖然生長在與這本書的作者不同的文化環境里面,所在的單位也與書中介紹的商業環境大相徑庭,但依然能夠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
首先我要感謝這本書的譯者為它選擇了一個如此接地氣的書名,一個好的名字就為書的成功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結本書,就是怎樣指導新人在職場上成為一個“靠譜”的人,我認為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達成“靠譜”的條件都有其相通之處。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靠譜”的人呢?很多人認為“靠譜”描述的是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我卻認為評價一個人是否“靠譜”主要還是依靠其言行。首先,靠譜的人說話應該不虛飾,有重點且有邏輯,三言兩語就能道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說話云山霧罩,讓人摸不著頭腦,語言中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沒有自己明確觀點,說一半留一半的人,很難讓人覺得“靠譜”。其次,靠譜的人應該有清晰的頭腦和嚴密的邏輯,這類人往往對事情有透徹的分析;那些遇事慌張、找不到重點全憑感覺和沖動做事,從不肯對所面臨的事所面對的情境認真分析的人很難讓人覺得“靠譜”。再次,靠譜的人應該有較強的信息提取和傳達能力,喜歡用事實和數據(證據)說話;那些對事情判斷缺乏根據、全憑感覺和支言片語及蛛絲馬跡就以偏概全,傳播消息往往添油加醋、憑空猜測的人顯然不能被稱作“靠譜”。最為重要的是評價一個人是否靠譜還要看他對人對事的態度,一個靠譜的人是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的人,能夠對別人面臨的問題給出中肯意見的人,能夠有擔當不逃避并善于與他從合作的人,是能夠信守承諾且有執行力的人。那種只求索取卻從不考慮是否對他人的所貢獻的人難以被稱作“靠譜”,那種遇事唯唯諾諾難以明確表達意見對他人無所幫助的人難以稱作“靠譜”,那種遇事就躲遇便宜就沾不敢承擔責任沒有正能量永遠是團隊絆腳石的人很難被稱作“靠譜”。
靠譜與否可能是性格,更多的是思想與習慣。想要靠譜,首先要在頭腦中有一個明確的意識,然后在人生的歷練中不斷地成長。而《靠譜》這本小冊子所能給你的絕不僅僅是職場上的指導。這本書的作者在不同的方面就職場人士所需要的基本功的修煉提出了細致甚至可以說是瑣碎的建議,其嚴密到略嫌嘮叨的建議恰恰反映了日本人細膩、縝密的性格特點。如果能夠按照這本“手冊”所要求的那樣,逐一進行修煉,對于職場新人來說,將是受宜一生的寶貴財富。倘若讀者是一個善于總結、善于聯想、善于舉一反三的人,即便是處在不同的環境中,也能提煉出對于自己的態度、行為頗為有用的準則。由此可見,只要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加上不斷的人生歷煉,成為一個靠譜的人似乎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