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PIXIU
讀一部結(jié)局悲慘的小說會讓人痛哭流淚,這是必然的。那么,一個美好幸福的故事,能不能也讓人流淚呢?答案是肯定的。小說《綠山墻的安妮》便具有如此的魅力。假如您走進安妮的故事,讀到最后流了淚,千萬不要自責而應(yīng)高興,因為這說明您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懷、有愛心又正直善良的人。
《綠山墻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的成名作,小說于1908年出版后很快暢銷四海,幾個月內(nèi)就再版了6次,一年后英國版也印刷了15版。這部作品從頭至尾洋溢著一股清新美好、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氣息,數(shù)億讀者從小安妮的故事中讀出了甜美的味道,覓到了幸福的密碼,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作品問世時,大文豪馬克?吐溫已是71歲的白發(fā)老人,他讀過本書后深感小安妮的心志照亮了自己的暮年。于是,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馬上給這位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寫了一封信,激動地盛贊:“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
與此同時,千百萬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從世界各地飛到愛德華王子島的女作家家中,人們熱切地希望知道“小安妮后來到底怎么樣了?”在讀者的呼吁下,34歲的露西開始撰寫續(xù)集,一寫就是30多年。她一鼓作氣又寫出7部長篇,從女孩的童年一直寫到她的兒女長大成人,并結(jié)婚成家,從而一本一本地把安妮的故事寫成了系列。在30多年的時光里,露西的文字被譯成50多種語言在世界傳播,從而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讀者,讀者的好評與鼓勵又成就了這位非凡的作家。她的一生可說是碩果累累,著作總計超過了500部(包括沒有被出版的作品在內(nèi)),這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讀小說,其實就是在讀作者的心。安妮的故事很平凡,沒有什么豪言壯語,轟轟烈烈,有的只是涓涓細流般的情感釋放與一個個夢想成真的過程。讀露西的文字仿佛有一條小溪在我們心頭流淌奔騰,時而輕歌曼舞,時而激越澎湃,一路跳躍一路歡唱,所到之處無不滋潤著兩岸的風景,激動著每一個不甘平庸的靈魂,讓人們從中獲得了陽光、希望和無盡的力量。這就是作品的魅力。
(一)故事情節(jié)
加拿大,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一棟有著綠山墻的農(nóng)舍,四周百花吐蕊,果香濃郁,寧靜優(yōu)雅。馬修和瑪麗拉就生活在田園詩意般的阿馮利小村。他們是一對未娶未嫁、無兒無女的老兄妹,哥哥馬修今年已經(jīng)60多歲。隨著年事漸漸轉(zhuǎn)高,倆兄妹準備去孤兒院收養(yǎng)一個男孩,以便幫他們照顧打理農(nóng)莊上的活兒計。
斯潘塞太太很快來了消息,說她已經(jīng)幫忙選好一個孤兒,此刻人已上了火車,需要馬修到車站接走。
那是6月一個的午后,陽光明媚,馬修駕著馬車向布賴特河火車站而來,他的心情是激動又充滿期待的。此刻,消息靈通的鄰居雷切爾?林德太太卻已來到他家,正和瑪麗拉在家里討論著這一樁大事。
“一個男孩,天哪!聽說你們要領(lǐng)養(yǎng)一個男孩,從一個孤兒院!這世界無疑是要翻了個兒啦!聽著,瑪麗拉,老實對你說,你正在干一件傻透了的事-一件擔風險的事,純粹是這樣。”雷切爾太太直言不誨地說。她是村子里有名的百事通,哪家有個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的耳朵;哪家有個喜事丑事,都要在她的嘴里變得沸沸揚揚。一句話,她是那種不太遭人喜歡的長嘴婦。不過,人倒是心直口快,沒有壞心眼。
“聽我說,瑪麗拉,我不知道你會得到個什么樣的孩子。你對他的情況一無所知,不知他的性情怎樣,父母是誰,他將來又可能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對啦,就在上個星期我還在報上讀到,說小島西部的一對夫婦從孤兒院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男孩,他半夜里燒了房子-是故意放火的呀!幾乎把他們在床上燒成了灰。我還知道另外一個例子,一個被收養(yǎng)的孩子有吮吸雞蛋的嗜好,他們沒法兒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如果你征求我的意見,我會說,老天保佑,這種事想都別想。可事實上,瑪麗拉,你并沒有這樣做……”
瑪麗拉的心頭一陣一陣翻騰,雷切爾太太喋喋不休,越說越起勁兒。“好吧,我希望會有圓滿的結(jié)果。如果他放火燒了綠山墻農(nóng)舍,或者往井里放了毒藥,到時候你可別埋怨我沒提醒過你-這是新布倫斯威克發(fā)生的事,那里一個孤兒院的孩子就這么干了,結(jié)果全家痛苦不堪地喪了命。不過,這個例子里的孩子是個女孩!”
瑪麗拉只能無力地反駁說:“可是,我們又不是去領(lǐng)個女孩!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要個女孩子。”
最后,雷切爾太太帶著一股憤憤不平之氣離去,拐出院子還在嘀咕,“馬修和瑪麗拉一輩子都是單身,性格孤僻。再說他們從沒養(yǎng)育過孩子,對于孩子一無所知。唉!綠山墻農(nóng)舍馬上要有個孩子了,想起來都不可思議……”
馬修來到了火車站,發(fā)現(xiàn)陰差陽錯,孤兒院給他們送來了一個頭發(fā)通發(fā)、滿臉雀斑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安妮?雪莉,10歲。火車已經(jīng)開走,她正坐在一個大行里箱上等著要領(lǐng)養(yǎng)自己的主人,行里箱里就是她的全部財產(chǎn)。
怎么辦?天色已晚,起霧了。總不能把這個衣衫襤褸、可憐巴巴的小姑娘扔在偏僻的荒野吧?
馬蹄聲在嘀嗒嘀嗒的輕響,回家的路上,馬修一言不發(fā),小安妮卻自顧自地講個沒完沒了。說實話,這個女孩與眾不同,快到家的時候,他竟然有點喜歡上了她,不是一個男孩又能怎樣?可是,這該怎么向瑪麗拉交差,她性格那么孤僻倔強,家里都是她說了算……
當天晚上,綠山墻農(nóng)舍的氣氛并不好。小安妮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她出生3個月后,父親就病逝,4天后母親也因熱病去逝。鄰居托馬斯太太收留了她,那是一個有4個孩子的窮困家庭,托馬斯先生還是一個酒鬼。小安妮8年那年,托馬斯太太一家要搬到外地,于是把她委托給了哈德蒙太太。哈德蒙太太家有8個孩子,光雙胞胎就3對,因此小安妮基本是在照管這群孩子中長大的。可惜,2年后哈德蒙先生被火車軋死,一家人拆的四分五裂。哈德蒙太太把孩子分送給親威,自己去了美國。沒有辦法,安妮來到了霍普敦孤兒院。4個月來,她早受夠了。昨天聽說有人要領(lǐng)養(yǎng)她,要來到美麗的綠山墻農(nóng)舍,她高興的一個夜晚沒有睡覺。可如今迎接她的卻是……
馬修在屋里院外進進出出,假裝忙忙這個,忙忙那個,不敢說什么,唯有時不時地偷偷瞟一眼妹妹的臉色。瑪麗拉完全猜到了馬修的愿望,一心想留下這個孩子,但她決心已定,“一定要盡快想辦法把孩子送回孤兒院,因為我們要是的個男孩”。
? ? ? 小安妮一夜沒能睡好,“既然不想要我,你們?yōu)槭裁催€要傷我的心?為什么還要讓我懷著滿心的希望離開孤兒院?”
第二天下午,馬修和瑪麗拉才決定留下這個女孩兒試試。她能說會道、活潑樂觀、酷愛幻想,看著讓人心疼同情。然而,小安妮的個性太強了,激情四射卻略帶叛逆,頻繁地闖禍。先是受不了鄰居雷切爾太太的挖苦話,“喲!孩子,往前來,讓我仔細看看。啊!我的天,有誰見過臉上有這么些雀斑的女孩?頭發(fā)紅的跟胡蘿卜似的。”安妮最害怕人們嘲笑她的紅頭發(fā),為此大發(fā)脾氣,“你怎么敢說我又瘦又丑,雀斑臉,紅頭發(fā)?你是一個粗暴無禮、毫無感情的女人!”
緊接著,她又犯下不少過錯。因愛慕虛榮,有一天安妮偷偷動過了瑪麗拉的紫晶胸針,還把來看望她的好友戴安娜“灌醉酒”;在招待牧師夫人阿倫太太時,她誤把鎮(zhèn)痛涂抹劑當了做蛋糕的調(diào)味品;在學校她與男生吵架,只因吉爾伯特?布萊思說她是個“紅發(fā)鬼”,為此她還有好長時間不愿去學校;她與同學打賭,爬上屋脊行走,不小心掉下來,摔壞了腿……
當然,這個孤兒并非一無是處,知錯必改、待人真誠。事后,她向雷切爾?林德太太道了歉,還利用從小照看兒童學來的經(jīng)驗,救了突犯喉頭炎的明尼?梅的命;她心存美好、愛幻想,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在學校組織成立了故事會;她和好友戴安娜一起給院子及阿馮利小村的每一個神奇美麗的角落,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比如“情人的小徑、閃光的小湖、森林女神的水泡、柳池、紫羅蘭溪谷、白樺小道、悠閑的曠野”等;她參加朗誦比賽,獲得專業(yè)演員的高度認可……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徹底顛覆,安妮的個性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她聰明勤奮,學習用功,15歲那年以愛德華王子島全島排名第一的驕人成績,進入女王專科學校的大門,用1年時間就完成了應(yīng)該用2年才能完成的課程,獲得教師一級資格。16歲,又贏得由英國人頒發(fā)的艾弗里獎學金,大學的錄取名單里她的名字赫然在列。這個假期結(jié)束,她就要去雷德蒙徳上大學了。
然而,就在好事不斷、佳音頻傳之際,家里的全部存款因銀行破產(chǎn)而喪失,馬修聽到消息,心臟病突發(fā)去世,整個家庭陷入困境。瑪麗拉的視力也出了問題,她決定賣掉綠山墻農(nóng)舍,除了治病,一定要想法兒支持安妮到外地上大學。
一天傍晚,年邁體弱的瑪麗拉講了自己一生未能嫁人的秘密。她說,她年輕時愛上了一個英俊聰明的小伙子,人們都承認他是她的戀人。可是因為雙方吵了一架,對方主動請求她原諒時,瑪麗拉并未答應(yīng),她當初只是一時賭氣,想治治他,結(jié)果他再也沒有回來……這個人就是吉爾伯特·布萊思的父親。吉爾伯特·布萊思就是早先嘲笑安妮是個“紅發(fā)鬼”的男孩,如今他已經(jīng)長成一個帥氣務(wù)實的小伙子。自從那次吵架之后,安妮和吉爾伯特·布萊思至今不說話,雖然他們許多來一直是同學,是班級里的一對暗暗叫勁的“學霸、勁敵”,成績不是這個第一,就是另一個排第一。
很顯然,瑪麗拉的意思是說,安妮如今已經(jīng)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到了該談情說愛的年齡。安妮該怎么辦?前一陣子,她到河邊玩游戲,差點隨漏水的小船沉沒,幸虧吉爾伯特及時駕船而來,救了她。安妮沒有說一聲感謝的話,此外,當人家請求她原諒幾年前對她的嘲笑時,安妮竟狠心的拒絕了。這難道不是和瑪麗拉年少時的做法一樣嗎?如今,她應(yīng)該主動與吉爾伯特握手言和,甚至于愛上他嗎?其實,安妮真的是愛著他的。這個秘密,又怎么能逃脫世間最親的人-瑪麗拉的眼睛?
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上大學,將來當一名教師,是安妮最大的夢想。然而,她能把日漸衰老的瑪麗拉一個人扔在家嗎?馬修剛剛?cè)ナ牛旣惱€沒有完全從悲痛中脫開,家里多年的積蓄全部喪失,相伴并給予她無限溫暖與陽光的綠山墻農(nóng)舍,非的要賣掉,以支持自己上大學嗎……安妮在深深地思考著。
上面就是《綠山墻的安妮》的故事,它以清新優(yōu)美的文筆、真切感人的故事、深刻的人生道理,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如今,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經(jīng)典之一。
(二)作家露西的一生
1969年,李文俊曾經(jīng)對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1874-1942)的經(jīng)歷作過專門的尋訪。李文俊是中國著名的外國文學研究專家。下面,讓我們根據(jù)他的尋訪介紹及其它公開資料,把這位作家的情況整理如下:
1874年11月31日,愛德華王子島北部的一個小村-克利夫頓(現(xiàn)新倫敦),露西就出生于此。她兩歲時,母親病逝,父親(商人)不久便再婚,并搬離愛德華王子島,后定居于加拿大西部。從此,她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許村。小露西對大自然終身熱愛,這一點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強烈的詩意表現(xiàn),這與她在海島上度過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
1893年,露西在卡文迪許完成中學學業(yè)后,來到夏洛特敦上大學,僅用一年時間便在威爾斯親王大學完成了一個預計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的課程,而且獲得了教師職照。她一邊當教師,一邊繼續(xù)升造,1896年來到新斯科細亞哈利法克斯市,完成了戴爾豪斯大學的文學研習。之后,在島上的幾個學校擔任老師,1898年外祖父去世,露西為了照顧外祖母,回到家鄉(xiāng)卡文迪許。
她從小就表現(xiàn)出極高的文學天賦,9歲開始寫詩,15歲時有一篇作文獲全國競賽三等獎,這一年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1904年春,露西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綠山墻的安妮》。這部處女作遭到5次退稿,4年后終于被佩奇出版社慧眼相中,一躍成為暢銷書并風靡全球,一年中重印了6次,第二年英國版也印刷了15次。她的崇拜者遍及世界各地,就連兩位前英國首相斯·鮑德溫和拉·麥克唐納都承認自己是“安妮迷”。
早年,露西的兩次戀愛均以失敗告終。37歲時,與比她大4歲的牧師埃溫·麥克唐納結(jié)婚,此前二人相戀已有八年。婚后,育有三子,最小的兒子生產(chǎn)時死亡。接下來,除了做家務(wù)外,露西還擔當起牧師太太的一切“社會工作”,比如主持主日學校、義賣、圣誕演出、與各種各樣的人談心……在忙碌操勞的歲月里,她每天都要擠出幾個小時來閱讀和寫作,還要翻讀一兩本偵探小說。
露西創(chuàng)作的秘訣就出自于日常瑣碎的生活,據(jù)說她的圍裙口袋里總有一個小本本,靈感乍現(xiàn),立刻記下。為了回應(yīng)讀者,圍繞“小安妮后來怎么樣了”,露西連續(xù)寫出8部續(xù)集式的故事,由此構(gòu)成“安妮系列小說”。? ? ? 她精力充沛,記憶力驚人,一天只睡5-6個小時,一輩子辛勤耕耘,成果累累。如果加上沒有被出版的作品在內(nèi),露西一生的著作總共超過500部,均被收藏在加拿大的圭爾夫大學里,僅私人日記她就寫了10卷。
1942年4月24日,露西病逝,葬于卡文迪許社區(qū)公墓,享年68歲。離墓地不遠的地方,就是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綠山墻農(nóng)舍。現(xiàn)已建成博物館,室內(nèi)再現(xiàn)了安妮、馬修、瑪麗拉的房間景象,仿佛他們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小說里令人神往的“情人的小徑”、“鬧鬼的森林”都圍繞在墓地周圍。入夜,可以聽到“鬧鬼的森林”在呼嘯、“紅色的海濱”濤聲陣陣。每年都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游客慕名而來,其中不少是為了驗證自己讀小說時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個作家在逝世后如此受人愛戴,一個作家的故鄉(xiāng)能因為她筆下人物、景物的迷人魅力而成為一個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這在文學史上是不多見的。
在此,讓我們以一位網(wǎng)友的肺腑之言,再次向這位女作家致以深深地敬意。? ? ? “假若我11歲的時候看了這本小說,我想,在盡情地去描繪金色的童年圖畫中,一定會平添幾道亮麗的色彩。那時候,我們可以任性,可以輕狂,可以固執(zhí),可以整天沉浸于自己的極為絢麗的幻想之中,可以毫無顧忌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真的,活著就是要令自己每天都過得精彩,像安妮那樣,不對嗎?”
(三)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
從作家露西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看到,小說里有她本人許多真實生活的影子,否則也不會寫得如此真切動人。
1、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點鮮明。安妮富有的樂觀上進心、叛逆的個性,都是露西本人性格特征的體現(xiàn)。她幼年喪母,又得不到父愛,因此作品中出現(xiàn)的孤兒意識和孤兒形象,并非偶然。瑪麗拉古板守舊、嚴格苛刻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來自于露西外祖母的形象,據(jù)說她喜歡用僵硬的宗教信條來約束兒童天真活潑的心靈。有一次,露西因為淘氣,被外祖母罰跪,祈求上帝原諒,并承認自己是一個壞女孩。這件事使露西非常反感。在小學校里,她也挨過老師的鞭子,并為自己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感到氣憤。這難道不是和小安妮的叛逆表現(xiàn)相仿嗎?
2、文筆清新而富有詩意。讀這部小說,我們明顯會感到作者是一個熱情灑脫、富于幻想又有理想目標的女性。在她毫不吝惜的筆墨下,大自然和周圍的景色總是那么靈動活潑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白色的歡樂之路””上有雪白芬芳的蘋果花;枝頭下面,不知不覺間有紫色的黃昏來臨;如油畫般的早晨,成千上萬朵紫花地丁怒放,彌漫著自然迷人的氣息,“白樺小道”里流動著百鳥爭鳴的優(yōu)美旋律……鄉(xiāng)村生活是如此的淳樸溫馨,對少女天性的摹寫又是如此的貼切到位,加之那輕快幽默智慧的文風,讀來讓人賞心悅目,仿佛走回了難忘的童年,跳躍在一個由精靈們攜著快樂點點飛舞的世界,讓人無不感到人生的長廊里并非孤寂單調(diào),而是處處充滿著陽光、希望與幸福。
3、敘事方式獨特。從整部小說來看,故事的情節(jié)90%是通過主人公小安妮大段大段的口述,向家長匯報談心來完成的,并非依靠事件本身的發(fā)展來敘述的。安妮一會兒說:“瑪麗拉,我為自己犯的過錯而后悔,我要把禱告詞好好準備一下。其實,最近我一直忙著……”,一會兒又說:“瑪麗拉,今天在學校的音樂會上我做了一件事……林德太太說的很對,以前我還和她吵過呢!想想我那時的行為是多么的可恥。”這種表達方式在寫作上也是極其少有的,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口語話,十分切近生活。
4、故事里浸潤著樸素的道德教化。也許這和露西作為一位牧師太太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她的文字里處處閃著了名言警句。雖然她不是哲人與思想家,但通過直白的生活化的語言,講出了許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們列舉一二如下:
? ? ? “期望也可以讓人得到一半的快樂。你也許得不到那個東西;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你期望它們時所產(chǎn)生的快樂。林德太太說'一生無求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不會失望。’可我覺得,一生無求比失望更糟糕。”
? ? ?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獲取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盡管遠大的抱負值得擁有,但它們卻不是輕易可以達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進行自我克制,并經(jīng)受焦慮不安和灰心喪氣的種種考驗。”
? ? ? 在小說里,這樣樸實卻極富哲理的句子比比皆是。從這個角度看,《綠山墻的安妮》是一部教育意義和勵志作用很大的作品。有評論為證,“我們從小聽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她們飽受磨難,最終憑借魔法和外力獲得了人生轉(zhuǎn)機。而安妮是個孤兒,她最終獲得幸福的生活,憑借的完全是自己,沒有魔法、沒有仙女、沒有王子,只有自己。這是最真實、最溫暖、最接地氣的勵志故事。她保持真實自然的自我,愛幻想、愛臭美、脾氣大、倔強、爭強好勝。這種蓬勃的、頑強的、美好的生命力,是有別于淑女、公主的夢幻色彩的,是真正的人的力量,是生命最該展現(xiàn)的魅力。”
按通常的定位來說,《綠山墻的安妮》屬于兒童讀物,被譽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長故事”。而我覺得,它也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勵志經(jīng)典。因為一只“丑小鴨”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逐漸為周圍的人所接受,最后成為了一只受人尊敬的“美麗的天鵝”。我們通過安妮的成長過程和心路歷程,可以領(lǐng)會到她的人格魅力,從中獲得教益并進而反省自己的人生。在當今這個崇拜物質(zhì)財富、人與自然越來越疏離、日益抱怨生活壓力沉重的時代,如何不被周圍的世界同化,如何保持自己的良知與夢想,是小說帶給我們最大的思考。
因此,我覺得年輕人讀讀它,會無形中激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理想和幸福的追求。中年人讀讀它,同樣會覺得時不待我,應(yīng)該以小安妮為榜樣,抓住人生最美的時光,與時俱進,奮勇前行,用燦爛的色彩去回報上蒼賦予青春與生命的意義。上了年紀的人讀讀它,會不自覺地隨故事情節(jié)回到自己的童年,在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望品鑒人生的韻味。由此,我們便會明白,應(yīng)該敞開心胸去發(fā)掘世界之美好、生活帶給人的喜悅,從而以更加樂觀開朗的態(tài)度去迎接未來,追求比金錢名譽更寶貴的東西。
(四)幾點祝愿
以《綠山墻的安妮》為開端,作家露西一共寫了系列小說8部。為了便于閱讀參考,我們按女主角安妮生活的年代(而非出版時間)排序如下:
1908年:《綠山墻的安妮》,寫安妮的童年。
1909年:《花季安妮》,寫安妮當小學教師。
1915年:《小島上的安妮》,寫安妮在學院里的進修生活。
1936年:《風楊林的安妮》,寫安妮當校長時與男友書信往來。
1918年:《夢中小屋的安妮》,寫她的婚姻與生的第一個孩子。
1939年:《英格爾賽的安妮》,寫她又生了五個孩子。
1919年:《彩虹幽谷》,孩子們長大的情景。
1921年:《英格爾賽的麗拉》,寫安妮的女兒們。
上面就是露西在讀者的呼吁和期待之下,30多年里寫出的一本本小說。作者以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精神,把安妮的故事寫成了一個包括兩代人的完整系列。可以說,從安妮的童年一直寫到了她的兒女們長大成人,并結(jié)婚成家。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最后,讓我們提幾點愿望,以結(jié)束本文。
第一、愿每一位家長都能讀一讀這部小說。瑪麗拉嚴苛的教育、正直又充滿深沉的愛,對安妮的一生實影響非常深遠。她如何引導、教育小安妮的作法,貫穿全書,相信您讀過小說后,定會從中受到諸多啟發(fā)和借鑒。在此,我們推薦馬愛農(nóng)的譯本,她與妹妹馬愛新因為合作翻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而聞名于世。
第二、愿每一位兒童都讀一讀。它應(yīng)該是陶冶性情、樹立理想、培養(yǎng)心志的首選讀物。如果您的孩子還小,可以由家長把它當睡前故事,講給他們聽聽。這樣,就能讓孩子們在睡夢中都能像小安妮一樣,有理想、有幻想、有抱負、有愛心、知錯必改,崇尚美好,茁壯成長。這正如作家曹文軒所言,“好幻想的天性,使安妮的精神世界異彩紛呈,使她在絕望中看到了生路。通過幻想,她巧妙地彌補了人生的種種遺憾和許多蒼白之處。因此說,她的幻想是詩性的,而詩性的人生無疑是最高等級的人生。”
第三、如果您有機會去加拿大旅游時,一定不要忘記去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走走,感受一下綠山墻的農(nóng)舍帶給人們的愛、希望、陽光和力量。無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是最為明智的做法,不是嗎?
《綠山墻的安妮》:露西?莫德?蒙哥馬利(著),馬愛農(nóng)(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馬愛農(nóng)(1964年9月-):女,江蘇省南京市人,祖籍常州,中國翻譯家,與妹妹馬愛新因合作翻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而出名。祖父馬清槐是英語翻譯家。
世界名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