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老人,大約已然是耄耋之年了。
矮,瘦,一頭華發,正是歲月所賜。
走在街上和普通的老人沒有什么區別,有些年輕人甚至會不認識他。
他的故事似乎已經被歲月淹沒了,但是我的父母說起他來,都會用非常敬重的口吻。
他當年也是明星,是新聞人物,也曾經上過頭條。也曾經到處給人傳授經驗,還曾經到北京接受過表彰。
他就是范登舉,一個有名的種菜狀元。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說起他的故事,還要回到八十年代。
那個時候,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主要的工作就是種地。
可是,他和別人不同的一點是他凡事愛琢磨。
哪怕種地,也要比別人種的好一些。
別人閑了可能下下象棋,喝喝酒,嘮嘮嗑。
孩子老婆熱炕頭,就很滿足。
可是,他沒有。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他閑了會在地頭轉悠,觀察苗情,研究水肥。所以,他種的菜長勢良好,收成也多。
他成了當地有名的“菜把式”。
那個時候,冬天人們餐桌上似乎只是大白菜,土豆,蘿卜之類能儲存的蔬菜。還沒有大棚菜。
據說,是他偶然發現,蔬菜可以反季節種植。于是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在他做的那個小小的塑料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如一片片希望蓬勃生長。
當那些蔬菜拉到市場之后,竟然被高價一搶而空。
他敏銳的覺察到,反季節蔬菜種植的巨大商機。于是,第二年,在他的土地上他又加蓋了一個更大的塑料大棚。因為是新鮮事物,很多人都在觀望。只有他的個別親戚跟著他干,也做了塑料大棚。
結果跟著他干的人,都大大的嘗到了甜頭。好好賺了一筆錢。
后來,跟著干的人更多了。他種菜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 ,來參觀他的塑料大棚的群眾,有時一天多達800多人。如同現在被粉絲圍繞著的歌星。
村里的領導也找來了,組織會議,讓他帶領大伙干。
就這樣,整個村子都開始種植反季節蔬菜。
于是,各種媒體都來了。各級領導也來了。
他被評為“種菜狀元”,四處傳授知識,指導人們種菜。1995年還到北京參加勞動模范會議,受到領導的接見。
至此 他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從北京回來,他還根據自己多年種植蔬菜的經驗 ,寫了一本書《溫室栽培管理要點》。
后來,整個農村都普及開了。
現在,人們到大型超市里去,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琳瑯滿目。
可能不會有人想到 ,當年他大膽嘗試與冒險的故事吧?
那天偶爾在街上碰到他,我看到他騎著三輪車在路上走。
據說,他現在居住在城里,兒孫滿堂。
很想寫寫他的故事,也沒有機會當面請教。以上所寫也是聽父輩們斷斷續續講的。
雖然他已經步入暮年,可他當年的創業故事現在聽來依舊讓人感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