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七十年代至今,農家子弟的出路往往局限于當兵或通過中考、高考實現“鯉魚跳龍門”的夢想。許多人都有過夢中參加考試的經歷,因為考試無疑是檢驗一個階段學習成效的最佳方式。
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個人的能力水平自然會有所提升,而這種提升后的能力通常不會輕易下降。比如學習騎自行車或駕駛汽車,一旦掌握,便不會輕易遺忘,這便是能力素養提升后不可逆的自然規律。天天一小步,一輩子就是一大步。
我的生活方式自2012年起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我時常坐車,除了上廁所幾乎不離車座。然而,八項規定的出臺改變了我的出行方式。我開始步行、騎共享單車、坐公共汽車,后來干脆買了電動車和自行車。除了出差或下鄉,不坐車成了常態。八項規定讓我時常反思自我,常常照鏡子、正衣冠,只有每天清理體內垃圾,每件事做的潔身自好,職業生涯才會從容淡定,這就像天天在參加考試,天天上考場。
制度的設定和紀律的要求讓我有了為公家節省一滴油、一度電也是貢獻的意識。如果不能多創造價值,那就多節約也是貢獻。任何事情都是一種意識,比如人走燈滅,這不僅是節約,更是為了環境保護。因為每一度電需要燃燒400克煤,排放0.6千克二氧化碳和6.2克二氧化硫。意識到才會重視,這種節約也是對自己境界的一種考試。
四五十年代的人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苦難,六七十年代的人則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然而,改革開放后,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家家衣食無憂,甚至城鄉除了少數貧困戶,肉蛋不斷,油水不少。但隨之而來的是亞健康問題的增多,對每個人來說,這又是一場身體素質的考試,三高、四高、五高人群逐年累加。
當我開始有三高問題時,作為從事過醫學后從政從文的公務員,我羞于提及自己的臨床醫學背景。連自己健康的自律都過不了關的人,有什么資格給別人談健康和養生?某天,我讀書時了解到了地中海飲食,這是連續八年被世界公認的排名第一的飲食方式。同時,我也學習了輕斷食理論,這些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特別是我的兩個最親密的同學,還沒到領退休金的年齡就早逝,這讓我們更加強化了健康意識。
人的生命就像走鋼絲,每天都在生死之間徘徊。安全隱患、疾病困擾、精神障礙無時無刻都可能發生。生命的脆弱在遇到疾病、災害、戰爭、非理性、違法、被侵害時都會蕩然無存。對每個人來說,每天都在趕考,每天都有答案,日積月累記錄著健康的成績。
我曾聽西醫老師講,有了三高就是終身離不開藥。但我并不這么認為。于是,我請了六個中醫老師,學習《黃帝內經》,親自做人體實驗。最終,通過地中海飲食、輕斷食方式以及持續運動,我實現了減藥一半,直到丟掉藥物指標完全正常。我打破了課堂上老師講的三高終身服藥的神話。
近年來,我養成了步行的習慣。即使去北京出差,我也是步行、坐公共汽車、坐地鐵。經常一天步行三萬多步(二十一公里,半馬的距離),亞健康問題基本解決。從此,我敢于給別人講我從事過醫學,我通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健康考試。
由于有意識地減少坐車的機會,我忽略了駕照六年未進行審驗。按照交警規定,駕照作廢,必須從科目一到科目四重新考試。我下載駕考寶典,練習了一段時間后自我測試六十多分,于是我失望了。拖了一年沒有再去看考題。直到又一次出差,駕駛員開車時間太長,我又替不了他,才意識到沒有駕照在當代確實有些落伍。對于一個有三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來說,作廢的駕照確實有些遺憾。出差回來后,我利用業余時間刷題,最終自我模擬考試每次都能達到九十多分。這才發現沒有笨的人,只有不用功的人。任何事情只要水平提高了就下不來。從2024年7月1日開始,漏審駕駛證的持證者只需要考科目一和科目三。我也經歷了科目三的考驗,稍一差錯就會當場“斃命”。但經過多練多自我測試后,我最終滿分通過了科目三,當天領回了新駕照。三十年前的駕照考試和如今駕照考試,那真是天壤之別,而對每個駕駛員的交通意識和法治思維是減少無辜生命終結的根本。
新駕照的取得并不意味著成績合格了就萬事大吉了,而是意味著新的考試又天天在進行。車就是生命線,天天在經受安全考驗,接受分分秒秒的路考。只有每分每秒不出差錯,生命之旅才能在健康的軌道上穩步前行,達到既定的目標。
漫漫人生路,每一步都是趕考,每條路都是路考。作為一個人,做人應該低調謙遜;做事應該如履薄冰;辦事應該有頭有尾;落實應該有叫有應。天天都在考驗自考或被考中度過。只有具備天天上考場的意識,才會讓每天活得有意思,每件事情做得有價值。
人生都在追求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財富自由、身體自由、精神自由。財富自由不是因為擁有財富多,而是對財富需求少,財富健康才是財富自由的基礎,讓進口袋的每一分錢都干干凈凈,才會財富自由;身體自由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是不想去哪里就可以不去哪里;精神自由就是沒有脅迫、威脅、恐懼和糾結。把每天的考試視為散步吧!每步成績都很精彩!這樣生命的長度就會自然
延伸到無病無痛直至無疾而終的那一刻。到那時我可以無悔地說:我無愧于人生這一遭。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和周恩來乘汽車離開中國革命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出發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笑答,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如今物欲橫流,能否抵擋的住任何誘惑,無論從身體健康、政治健康、思想健康、財富健康,都需要從天天趕考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天天上考場,時時在答題,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自我幸福的需要。
銀河灣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