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學思行?精進學思行?今天
和小朋友看動畫片和讀書的時候,她喜歡分好人和壞人,我知道她的心智正處在非黑即白階段,我們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教育學家威廉·佩里研究了大學生認知發展中對知識變化的觀點,將其分為四個階段,我認為它也適合人的心智成長的過程:
階段一:二元對立(Dualism),知識分為對錯,學習要做的就是接受正確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方法;
階段二 :多樣性(Multiplicity),解決問題有很多的方法,甚至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方法,意識到自己觀點的重要性;
階段三:相對主義(Relativism),知識是相對的,而且要看其背景和來源,即使是專家的觀點,也需要被質疑;
階段四:整合思考(Commitment within relativism),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反思,將不同來源的知識整合起來,并判斷哪些是真正對其有價值的,并承擔起責任。
本文繼續和你分享《水平思考》中提到的一種水平思考方法:避免概念、標簽和分割帶來的缺陷,并學會如何通過克服他們,提升創造性,后面再說明這和威廉·佩里提到的四個階段有什么聯系。
1 分類和標簽化的優點
《西游記》中有個細節,有個妖怪有個寶貝,當妖怪知道你的名字,如果喊你的名字,你答應了,就會把你裝進去。我認為這是個隱喻,?名字或者標簽意味著已經被識別且分好類了,就可以針對性進行處理。?
因為我們人類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關注有限的區域和數量,面對周圍大量的信息和復雜事物,為了建立整體認識,能夠形成快判斷,必須進行分類和標簽化(有時體現為命名),這樣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節省認知成本,比如樹上長的,可以吃的是水果,地上跑的,會吃人的是猛獸等,下次再碰到的時候,就更容易識別它們,有針對性處理。
2 分割的缺點
一旦進行分類,我們就會面對一個情況,對于中間區域的怎么辦?舉個例子,你的面前有兩個盒子,一個寫著白球,一個寫著黑球,分別代表基于顏色的兩種分類,如果只是給你黑球或者比白球,你比較容易把它們歸到對應的盒子,但是如果來一個灰色的球該怎么辦?
你會覺得,把它放在白球里面合理,因為它更靠近白,有的人就覺得應該放在黑盒子里面,其實你很難形成一個絕對的定論,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要么干脆增加一個新的盒子(新的類別),要么強行將其歸為一類,這就帶來分割,而分割會帶來3個問題:
①缺乏整體性。
當對一個本來是整體的事情進行了分割,如果你對于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系不是很清楚,或者分割過程當中聯系被切斷了,那么你通過部分去認識整體是比較困難的。
②缺乏動態性。
在《高維度思考法》1 |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中,和你分享過知識的定義,知識是被定格化了的事實和解釋。分類和命名也是一樣,比如當我們說上海人的時候,其實你會直接想到這類人群的特征,很難去不斷演化自己對他們的人生。而對于個體也是一樣,比如王雙,和這個名字對應的是你對其概括性認識,而這些認識很可能是不定不變,或者變化很小,但是王雙代表的這個人可能一直在變化。
③失去探索性
已有了分類和標簽,人們不愿去發現和創造新分類和命名,這個是符合人的慣性和惰性,只要一個分類勉強夠用,人們就不愿去改變它。
3 再次命名
而如果想要提升創新性,水平思考給我們思路就是,你要轉變以前已有的模式或創造新的模式,這包括分類和命名,在《水平思考》中作者給出了三種方式,分別是:向現有的標簽提出挑戰、嘗試擺脫標簽,建立新標簽。
①向現有的標簽提出挑戰
向現有的標簽提出挑戰,就是對于已有的標簽或定義的意義產生質疑或者了解其意義,比如你在生活當中可能會碰到有人說:“你這樣做不公平”,什么是公平?,每個人理解是很不一樣的,比如在公司中,有的人認為多勞多得是公平,有人認為論資排輩是公平,有人則認為按學歷是公平。
所以當我在討論的時候,對于重要的概念,一定要確認大家的理解完全是一致的,特別是對那些比較抽象的詞匯,否則很容易雞對鴨講。
②嘗試擺脫/切換標簽
擺脫標簽,就是我們可以嘗試著擺脫或者替換現有標簽,這常常可以帶來新的視角,比如在寫反思總結的時候,你可以用第一人稱“我”,也可以用“他”來指代自己,采用不同視角談事情的事情,當描述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就好像說的是別人的事情,有時有助于我們跳出情緒的羈絆。
③建立新標簽
在2019汽車噪聲優化國際會議:主動聲管理真的只是雞肋?,我提到過我們行業中對汽車中一個聲學效果的不同命名方法,有的叫ESE,有的叫ASD等,不同的叫法,大部分情況指代的是相同的內容,而有些叫法容易讓人誤解,如果你想區分于它們,可以給自己的定義來一個新的名稱,比如我就準備把相似的功能,但重點不同的音效叫PFK。而這種命名背后,其實就在于你對一個事物重新認識,重新分類,重新打包的過程。
回到開頭威廉·佩里研究,其實我們使用分類和標簽,也是需要經過這四個階段的進化,因為天生限制,我們需要通過分類、分解和命名來認知復雜世界,但是如果只固守一種分類,必然帶來問題,我們需要針對新情況,不斷升級和切換分類,甚至完全重新命名。
總結
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需要對整體而復雜的事物進行分類、分解并標簽化,從而提高處理的效率,而它會帶來現實扭曲。但我們很難不用該方法,所以只能嘗試不斷的變化分類的方式,不斷的變化命名,轉化我們的視角,帶來新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