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翰中 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前兩天,去超市里買東西,挑完東西來到柜臺旁,前面還有三兩個人在排隊等候付款,我就靜靜地站在隊伍的后面。那一天正好趕上清明節假期,外面的陽光很好,校園里,到處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櫻花樹上的櫻花也早已經開得燦爛,草地上、小河邊到處都是前來踏青的人,有放風箏的,有哄小孩的,有拍照留念的......,顯得格外熱鬧。
當我還沉浸在春天的畫廊里的時候,突然前面一聲尖銳的聲音,把我拉了回來。我好奇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我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外國留學生朋友買東西,在付款的時候拿出來了100塊人民幣,收銀員應該是找不了零錢的,然后她就一副很生氣的樣子,言辭很犀利地說,“你拿的是什么錢?我告訴你了,這個錢是找不開的。”然后指了指那個掃支付寶的機器,說,“你可以掃這個。”之后便沒有再理會那個外國朋友,繼續她的工作。外國朋友一臉委屈和無助的樣子,沉默了好久,時不時地掏出手機,又不知道該聯系誰來幫忙。看到這樣的場景我不免心里一酸,為收銀員對外國朋友的服務態度感到失望,為外國朋友的處境感到悲傷。
后來我并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如何解決的,但是我想那位外國朋友多年以后在心里回想起在中國的這份經歷,一定會夾著一點苦澀和心酸吧。
(在杭州,電子支付方式已經很普遍,大到商場超市,小到水果地攤,都學會使用電子支付來收付款,所以我在杭州也是基本上不會帶現金出門的,尤其是在學校里,還可以用校園卡直接支付,這大概就成為了一個超市連100塊都找不開的理由。)
這突然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朋友,他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外國人”,因為時差和忙碌的緣故,我倆一直都很少有聯系,只是默默地關注著,我一直以為他在國外應該過得很開心充實,畢竟有一次這么難得的經歷。
前段時間,他突然打語音電話來,我是又驚喜又激動,迫不及待地想問問他的近況。他告訴我,他最近的心情跌落到了低谷。我一開始是不相信的,我開始給他數數留學的益處。一來可以通過在語言環境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二來可以結交很多的外國朋友;三來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多在國外轉轉,了解國外的社會發展狀況......,我已經不記得我列舉了多少條。
他就給我回了一句,“在國外,做什么事情并不像國內那么方便的。”在國外,因為大家在不同的文化下、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所以結交一個真心的朋友不容易;沒有熟悉的朋友的日子,需要學會一個人去熬;生病了也是一個人扛著;除了上課時間和集體娛樂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人帶著或者和中國人待在一起,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語言環境,因為真的很少說話;還有一些歧視中國留學生的外國人,讓你惡心生厭。
我突然意識到,在國外生活是那么的艱難。在我的印象里,我的那位朋友基本上也算是比較外向、善于交際的一個人,但是到了國外,基本上也是不夠用的。
我們聊了很久,差不多有兩個小時,我開始意識到當你成為別人眼中的“外國人”,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那是一種不被親近、不被關心的感覺,那是一種被排斥、被冷落的感覺,那是一種不被重視、不被尊重的感覺,那是一種被忽視、被歧視的感覺。
古人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就是說,有客人從大老遠過來,難道不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么?
是啊。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全球村的時代,我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外國人,而我們有一天也會成為別人那里的外國人,我們需要用我們最真誠、最友善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外國朋友,這種力量終將改變歷史的痕跡,讓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變得美好。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境外旅游、留學生、華人、華僑,華裔,遍布世界各地。真誠地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被善待。
【謹以此文,給我遠方的那位朋友送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