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跟朋友說:我最近在看東京女子圖鑒。他們的第一反應:咦聽起來就污污的啊!確實,女人是主角,卻是一部關于女人的成長與思考。
女主角綾生在日本秋田,一個小城市,卻覺得家鄉太小容不下她大大的“夢想”。她想去東京,去追上“東京女人”繁華高質的生活。后來終于如愿去了東京,從小職員一路成為Gucci的公關經理,體會了各種東京的高檔。換過一些男友:一個小區的男職員,一個富二代,一個高級和服店老板,一個中產階級的男人,一個小鮮肉,最終40歲時,和男閨蜜結了婚。
1.女人的夢想
從這部電視劇里我看到了不同的女人的夢想。有如下幾種:
找到好男人依靠過一生。
成為真正女強人。
只想要簡單幸福的平常生活
攀到上流社會享受精致物質生活。
不同年齡段的女人所追求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不同的。她可能一生包含了上面所說的所有階段。少女時想要時尚雜志里金光閃閃的生活,出入于高檔酒店,吃昂貴的料理。有了一定生活閱歷后,想要找一個有實力的男人和自己一同過上小資的生活。中年之后,卻似乎看透了人生,只想要一個幸福的家。
這部劇里女主的感情路線也從側面顯示了他那個狀態的追求,從一開始小房子,街頭巷尾的平淡生活,到為了能接受高端消費的“洗禮”去當小三,到有了經濟基礎“包養”的小鮮肉,到最后給她簡單安穩生活的男閨蜜。
另一半,在很多女人的世界里可能占據著很多份量,甚至能成為影響人生軌跡的角色。看劇的時候我就在想:男人是必須的嗎?綾隨著周圍女人的腳步處理著自己的感情生活。剛工作時,有男朋友的狀態下跟同事去聯誼,認識了富二代并且在一起了。別人說30歲之前去過某個高檔餐廳就是成功的女人,于是她努力找到了這個富二代。30歲以后該結婚了,于是她就趕緊報名婚介所去相親。
沒有男人的生活會怎么樣?單身就不能過的好了嗎?難道就比別人少了點什么?這一點,綾在與第一任丈夫分居后體會到了。也許是因為他擁有過,所以有對比后更有體會,而對于那些一直單身的人來說呢?他們也許有更多獨身生活的經驗,卻沒經歷過愛情的樣子。他們怎么平衡內心呢?
2.成熟的女人什么樣?
真正成熟了的女人什么樣?
我覺得是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并且能達到這個喜歡的彼岸,以此為樂。
是云淡風輕的品味人生,面對生死或變動,都能泰然處之。既能身姿綽約地走進西餐廳,也能細細品味街邊小吃攤的美味章魚小丸子。
是有自己主見,不跟隨他人的意見隨波逐流的。劇里的綾有主見嗎?有,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從秋田到東京,目標十分明確。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在30歲前去一個象征身份的餐廳。
也沒有,她所想要的,不過是別人告訴她的。和服店老板說“人得在年輕的時候就接觸上等的東西,品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成的。并不能以外表判斷人是騙人的,你穿好這個和服的話,就是勝別人一籌。”看到朋友們都結婚生子了,覺得自己也該如此,于是跟和服店老板提分手,因為他不能給她婚姻。
剛好今天看了《圓桌女生派》,28歲的蔣方舟和43歲的徐靜蕾,明顯能看出不同。蔣方舟說自己進行了很多次的相親,覺得自己還在被挑選的階段。表面從容,但還是能聽出一些小情緒,甚至算是有點兒自卑?但徐靜蕾立刻說:“你為什么這么說呢?應該是你挑選他們呀!”
也許是因為多經歷了那15年,徐的觀點比蔣更成熟和自信。就像《東京女子圖鑒》最后綾說的,你是我,我也是你。
劇里呈現的所有生活狀態、價值觀,導演并沒有評判,一切都是從綾的內心剖析來的。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又有什么資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框住別人呢?
連岳說:對他人的私事不關心、不介入,允許他人的道德觀、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這將消除世上90%以上的煩惱。是啊,想要別人尊重自己的選擇和觀點,我們首先要尊重他人的選擇和觀點。
自己都沒管好,管別人那么多干什么呢?
徐靜蕾說得好:“沒有人綁架我們,是我們綁架了自己。“
做好自己吧。雖然這個旅程可能會隨波逐流,可能會逆流而上,可能跌宕起伏,但還是要勇敢的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