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孩被父親要求輟學,跟隨自己賣韭菜盒子》一視頻在近期炒作火熱,跟風而來的各種文章紛紛把苗頭對準了貧窮二字。其中一些我不知道是作者本身沒經歷還是有什么不知所謂的原因,他們會把這一段生活的選擇曲解成了“窮人思維害死人”這樣的結論。
也許十年前的我會疑惑于為什么如此極端的思想會在網絡與現實兩重社會大行其道,但人是會成長的,現在的我對于此類文章的流行早已見怪不怪:
暴露自己無知的最好方法,就是用自以為是的態度,去大肆評價自己永遠想不明白的現實。
在《19歲女孩被父親要求輟學,跟隨自己賣韭菜盒子》視頻逐漸發酵之后,我也看到了相關報道采訪該女孩的父親時問其如何看待學歷的問題,對方說自己并不是覺得學歷無用,而是家庭現狀使然:
這是一個父親會說的話,這樣的觀點,我相信為人父母,有良知的人都會理解那些不夠富裕的家庭是如何在這個社會掙扎。
沒有誰的人生之路是一個必須接著另一個必須,也沒有誰的奮斗之旅是拿著答案找目標:很多人都是在在極其有限的選擇中選擇堅持,在迫不得已的堅持中艱難求生。
視頻中的女孩沒有因為學業失利而選擇墮落自己,視頻中的父親也沒有因為女兒沒有考上學校而責罵女兒浪費自己的錢去做無用的事:他們的選擇,是尊重生活的需要,然后默默的改變,默默的努力。
我們不能說這對父母的選擇一定是對的,但更沒有資格對他們的選擇指指點點:能為人生負責的,只有自己。
那為什么還有聲音去強調應該不顧一切的求學?并且用學歷論去分割社會等級,去諷刺那些求生者的生活呢?
在我看來,真正的無知不等于貧窮,因為在貧窮中努力的人更有資格明白他們要的究竟是什么,而真正的無知,就是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自以為是。
如果你問我學歷有沒有用,我會告訴你有用,如果你問我沒有高學歷是不是寸步難行,我只能說你還不懂這個社會的規則。
我支持所有想通過學歷改變命運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但同時我也支持所有不得已而選擇艱苦的道路去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們。
很多文章教人要有格局,要有視野,但在我看來,一個人更應該有氣度。
何為氣度?這是一個很大的詞,如果縮減成在本文中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別亂給他人的生活扣帽子”。
一個人,從學校學習,獲取更高級別的學歷,我支持,不僅支持,我還很佩服,因為努力終有所獲(學位)值得鼓勵,值得認可。
一個人,不得已要放棄曾經的夢想,去選擇用更實際的方式去生活去奮斗,我也支持,而且我也不僅支持,我還很認同,因為一個人不墮落于現實的不公,還能用努力去讓自己變得更好,我也會認可他的行為。
什么是氣度?有氣度的前提就是見識過這個社會的許多種選擇,明白這世間的很多事不是“因為所以一切OK”:人生如是,各有各苦,各有各福。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希望那些為了生活不斷付出不斷調整不斷堅持的人們能夠終有所獲,而對于那些煽風點火的蠢貨們說一句:
睜眼看看這個世界吧,總有比你賺那點錢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