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閱讀的第13天,繼續閱讀第五章<習慣5:首先理解別人 然后尋求他人理解 通過移情建立溝通>。沒想到自己已經堅持了13天了,過了計劃的一大半了,給自己鼓勵一下。在這章中,作者提到讓家庭偏離軌道和協作的首當其沖的因素是消極情緒,包括憤怒和反感。由于這個問題在我們家比較突出,所以特地寫一篇筆記。
壞脾氣給我們造成問題,而驕傲則讓我們不能擺脫問題。正如劉易斯說“驕傲天生帶有競爭性。驕傲并不產生于擁有,而只會產生于比別人擁有更多......競爭帶來驕傲:快樂來自比別人優越。一旦失去競爭因素,也就失去了驕傲。”驕傲最常見也最有損害性的方式就是需要成為“正確”的,要讓事情按自己的方式進行。
仔細想想,我的確是個驕傲的人,總是自以為聰明,所以理所應當地覺得各方面都應該做得比別人好。一旦自己哪方面比不上別人,便會有挫敗感。原來這也是我處理家庭事物的處事方法。可能我把這種競爭狀態也帶入了家庭問題的處理,而先生自然成為了競爭對手。我覺得自己是“正確”的那一個,一旦不正確了,我便會很生氣,情緒難以控制。看來要克服這種易怒的消極情緒,我還得更了解自己,挖掘自我,修煉自己的內心才行。牢牢記住不要說或做會觸怒別人的事情,并學會克服我的憤怒,或者在一個更合適的時候以更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另外,作者也提到不要被別人激怒。采取反擊是一種選擇。我們可能受到傷害,但在受到傷害和采取反擊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受到傷害是讓我們的感情被刺痛——而且那種刺痛會持續一段時間——而反擊則是反向實施那樣的傷害、獲得平衡、棄之不理、抱怨他人,或評判那個“對手”。大部分時候,反擊都不是有意而為之的。即使是有意的,我們也要記住原諒——就像愛一樣——是一個動詞。那是從被動轉向主動的選擇,去獲得主動權——不管你是在反感別人還是對自己反感——去尋求和解。那也是培養和依靠來自自身的安全之源,這樣我們就不會在外界的打擊面前不堪一擊。
不管怎樣,我還是得牢記:即使在百分之一的時間中,只有十分之一的憤怒表露出來,那也會破壞其余的時間,因為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這樣的緊張情緒會再次出現。我還是希望我的出現能給我們家帶來快樂的氣氛,而不是一看見我便擊起家人緊張的情緒。希望我能好好修煉自己的內心,放下驕傲的心態,不要輕易被外界而激怒,真的能克服自己的憤怒,做一個平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