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想寫一篇關于自己住的地方的文章,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前陣子,一直很喜歡的學姐突然問我說,“你一個人在東京生活這么久,會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呢?”原來她在上海買了房子,開始了一個人獨居的生活。
在國內工作生活的小伙伴大多都是住在家里或者跟人合租,突然一個人生活,一開始多多少少都會不適應。但是在日本,大部分人都選擇一個人租房子,日本的出租房也大多都是20,30平左右的小房間,房子內部設計非常合理,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再加上日本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所以很少看到有日本人選擇合租或者幾個人共用一個房間。
因此,從2015年9月來日本工作開始,我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獨居生活。到現在,已經整整三年了。
但其實第一次體驗獨居生活,是在大三來日本的東北大學交換留學的時候。我住進了學校的留學生宿舍,第一次擁有了一個人的房間。說實話,第一周的晚上我是裹著衣服睡覺的,雖然把門鎖的嚴嚴實實,但我半夜經常會被風吹響的門嚇得驚醒,一個人的生活,一開始,我是充滿害怕和恐懼的。
但后來,我慢慢開始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因為沒有室友,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生物鐘生活,不用擔心打擾別人,更不會被他人打擾。我可以很早起來,做個早飯,也可以周末一覺睡到自然醒。我開始買鮮花裝點我的房間,也開始學著做飯,邀請朋友到我的房間里一起吃好吃的。短短一個學期的交換留學生活,讓我愛上了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和空間,而且特別珍惜這樣的時間。因為回國之后,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我都是跟其他人共享一個空間,當然會更有安全感和煙火氣,但也少了一個人的自由和自在。
后來,來日本工作之后,我住進了公司的單身宿舍,依然是一個人的房間,也有比較合理的設計,但是,因為只考慮在日本工作2年就回中國的分公司,我甚至沒有買床,只買了床墊和木板,睡在了地上。
又因為是公司提供的宿舍,地理位置很優越,房租更是很優惠,但除此之外,房子本身特別舊,也很潮濕,甚至在梅雨季時,還會從窗沿上漏雨。當時因為工作關系,我需要每個月回上海出差,一次一周左右,所以不管是住在上海的賓館還是東京的宿舍,我都感覺自己像是個旅客,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落腳地,稱不上家。
在這樣的小屋里住了兩年后,我跳槽了,因此也必須搬出老東家提供的宿舍了。新公司沒有提供員工宿舍的福利,我便開始找一個人住的房子了,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我想要一個陽光可以灑滿房間的,不會太潮濕的房子。后來在中介靠譜小姐姐的幫助下,我找到了現在住的房子,一個早上起來,陽光可以照在床上;打開窗簾站在陽臺上,可以遠眺到天空樹的房子。
在異國他鄉的東京,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我終于有了屬于一個人的小屋,我終于不再寄人籬下了。
確定好房子,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了一個單人床,一個自己覺得特別舒服的床墊,根據房子內部的墻壁顏色,挑了一個很搭調的窗簾,還買了一個暖色調的小吊燈。我不知道我會在這個小房子里住多久,但我想在這住的每一天,都讓自己感覺到溫馨和開心,我漸漸發現,我的小屋成了我的能量場。
?我的被爐,很多文章都是在這完成的。
每當我加班回到家里,打開燈,暖暖的燈光讓我整個人都放松下來。洗了澡,打開床頭的香薰燈,懶懶地躺在舒服的床上,我就覺得特別幸福。
早上醒來,打開窗簾,陽光就會迫不及待地散滿整個床,曬得床熱乎乎的。紅色的地板上,也跳動著黃色的陽光,一天的好心情就從陽光照到臉上的那一刻開始。
周末時,我也會去超市買了食材,自己在家里做個能量早午餐,一個人坐在被爐(有暖爐的小桌子)里,一邊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和流動的“棉花糖”,一邊吃著飯,感受著真正的“秀色可餐”。
現在,你問我,“你一個人在東京生活這么久,會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呢?”我會說,我不會再感到孤單寂寞了,相反的,我特別珍惜也非常感恩可以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因為,家是我的能量場,不管白天工作多累,一打開小屋的門,我便被我的小屋的安全感和治愈感包圍。
當然,偶爾生病時,也會特別希望家人和朋友在自己身邊,但一個人的生活,也更讓我學會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特別慶幸的是,不管在哪里,都會有特別信賴的朋友在身邊,我知道不管我發生了什么,一定會有人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來到我身邊。
之前網絡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逼鋵崳绻闶且粋€獨立的人,一定會特別享受一個人的時間,更會懂得相聚的幸福和快樂。孤單寂寞和一個人生活沒有直接關系,但卻和精神心理是否獨立有著直接關系。
現在,我依然坐在我的被爐里,在暖暖的燈光下,聽著放松的音樂,打著這篇文章。窗外是大雨和雷聲,還有偶爾呼嘯而過的機動車的馬達聲,但我卻感到格外的溫馨,因為我在我的能量小屋,我的家里。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倪說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