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出名、辦學辦得最好的民辦教師,據說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七十二人。別說經濟文化都不發達的封建社會初期,即使現在,一位大學教授,能培養三千學生,也夠了不起了,更何況還培養出七十二名各具才能的博士后呢!
在物質文化條件都不發達的古代,尚能在教育界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那么如果孔子活在現在,他會怎么教育學生呢?根據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再加以現代化的教育工具,我們不難得出答案。
無論貧富,有教無類……
孔子收學生,是不問你家里有沒有錢的,凡到他那里求學的,只要交納一定的學費,他都予以收留,然后一視同仁地傳授知識,他的學生顏回就是一個例子。他和他的父親顏路都是孔子的學生,家里非常窮,孔子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最終,顏回成為孔子最出名的學生之一。
教育公平體現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如果孔子生活在現代,必然會是教育公平的支持者和嚴格執行者,為我們其他的老師起到標桿作用。
區別性情,因材施教
孔子因為采取有教無類的方法收取學生,所收的學生自然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既有富家子弟,也有窮孩子,既有聰明好學的,也有比較愚笨的,既有性格急躁的,也有慢性子。為把每名學生都教好,孔子可謂煞費苦心,他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這正是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性格、喜好等環境,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鬃訉τ谧约旱膶W生非常了解,他曾對其中四位學生做出過比較中肯的評價:“高柴比較直板,曾參比較遲鈍,子張比較偏激,子路比較魯莽?!边@也是我們現在的老師需要做到的事情,了解自己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態度與方式來教導學生。
當然,如果孔子生活在現代,他將會有更好的現代化工具來管理學生、記錄學生行為,通過學生行為數據來分析學生性格,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校朋正是這樣一款軟件,它致力于做學生課堂管理信息化開創者。如果是孔子,它可以這樣使用校朋:
首先,將學生姓名加入到班級中,方便管理:
然后,自定義考核標準---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制定考核標準,以鼓勵學生積極表現自己好的行為,改正自己錯誤的習慣。
做好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在日常上課或者學習生活中,隨時記錄學生的行為啦!
老師的記錄也會自動生成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學生表現一目了然。讓老師輕松管理學生!
孔子收徒講學,沒有現在寬敞明亮的大教室,一般都在自家院里或屋里進行,或孔子坐著,幾個學生站著,或都圍繞孔子席地而坐。在這樣比較融洽的氣氛中,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自然比較容易,進步也就比較快。現在進行的教改,就是提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探討,其實這在兩千多年前早已為孔子所采用。
如果孔子生活在現代,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小組模式也會是他的選擇之一。他當然也可以使用校朋進行小組管理啦!
學干結合,注重實踐
孔子認為,學習的目的是應用,他曾經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是說,誦詩是為了從政,背三百首詩,不能活學活用,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課堂教授的知識,必須經過實踐才能成為自己內在的財富。如果孔子活在現在,必然會注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日常實踐活動吧!用校朋來發布更是一舉兩得,家長也可以隨時查看孩子需要完成的家庭作業與學校活動,從而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
如果孔子生活在現代,也必將在教育界大放異彩!各位老師,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收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