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從2016年11月份起,我已經開始在精進的路上開始邁步了,我有了閱讀習慣,開始培養(yǎng)寫作的技巧,開始在社群里學習技能。
但原來,那只是預熱,只是熱身而已。我還在原地踏步。但好在,知道了方向,也有了方向,從2017年有新的開始,是真的開始有進步的味道。
還是比較慶幸自己決定參加彭小六的知識管理訓練營,一切的精進,都是以知識為基礎,如何做知識管理,是第一步。
經過六哥推薦的主題閱讀書單,選擇先做主題定在【知識管理】領域,讓原先對知識管理一知半解的我,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之前在閱讀六哥的《讓未來現(xiàn)在就來》的書中,他有強調的就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精講了如何構建,可以構建的體系類別。
但鑒于當時僅只有一遍的讀書瀏覽后,沒有總結和整理,對這樣的知識體系構建,只知表皮,不知內里真實的意義。
六哥推薦第一本知識管理入門級書籍就是《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由于是主題閱讀,盡可能在一周時間內完成知識管理領域里盡可能多的相關書籍,爭取對知識管理有一個初步概念和架構,所以還是采用“快速閱讀”的方式(練習 )。
1
知識管理,這四個字,看似好深奧。但在把全書進行第一次掃讀之后,便可知,我們不是不知道什么叫知識管理,只是不知道方式,不知道如何管理而已。
知識,從外界(書本)的數(shù)據(jù)到信息,經過反復實踐、思考后,并能有積極方向的,便是我們的知識。
很多情況,我們知道這件事該怎么做,并且非常非常熟練地完成。可能說,我們擁有這項工作的絕對經驗。有時會特別自豪吧。
但是,當需要我們將這些絕對整理成文案,或授于他人的時候,我們卻怎么也說不清,或別人都無法理解。
書中有一個新的定義,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顯性知識就是我們能用言語,文字,肢體動作表達得清楚的。隱性知識則是我們知道怎么做,卻無法表達清楚的。
所以,當我們開始崇拜一個大牛什么都會的時候,他會的,已經讓我們都體會到了,就是顯性知識了。而我們內心深處對某件事或某個工作特別感覺特別牛B,卻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就是隱性知識。
2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有什么分別嗎?
當然。顯性知識是讓更讓多的人知道你知道。我們在知識管理過程中,首要原則,就是要讓自己的知識顯性化。
不過,并不是說,隱性知識就一直都是隱性的,對于此時此地以及情境的條件下的。也對于人來說,有些你覺得是隱性的知識,其實對于其他人來說,已經是顯性知識了。
此時,我們更需要向前人學習,不斷總結和更新,讓自己的隱性知識更提升一級,變成更有權威的顯性知識。
3
在知道了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后,想必也會有很多人會想了解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將隱性轉化成顯性呢?
機會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邊。知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現(xiàn)在變化速度最快的就是信息的跌代和知識更新。
當我們學習到或領會到一項知識/技能之后,在結合自我實踐、經驗,將知識內部消化后,需要找尋更多的渠道和機會,進行輸出。
輸出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再整理。除了加深印象之外,還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對知識進行打磨。
文字是內心想法的真實表達。是自我理解能力的真實描述。但僅僅是自我表達,知識還是隱性的。
更有可能的話,利用一些工作、社群、網絡的機構,進行分享、溝通、答疑。在這些過程中,知識就會慢慢向自己靠近,并會貼上你的標簽。
4
反思現(xiàn)在我們所做的知識管理,只是將網絡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沒有目的地收藏、收藏再收藏而已。
知識收集現(xiàn)在對于網絡時代來說,根本已經不是什么難事。難就難在,有了這些知識(別人的知識)后,我們該如何消化和吸收。
這本書值得精讀,每個概念都比較容易理解,也非常全面地將知識如何管理,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進行非常詳細地闡述。
我也需要再繼續(xù)往下讀,今天對在知識管理中提到的【知識】的定義和分類進行讀書筆記。
也因此,在2017的主題閱讀和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有一更進一步的了解和全盤規(guī)劃。
現(xiàn)在,每一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