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又半年。
忙碌的生活,讓人停不下來腳步。我總喜歡在深夜思考,回想這一天,回想近期,計劃未來……有時候會覺得過去的自己愚蠢又讓人哭笑不得,暗自神傷時老秦總說捉摸不透我。
或許我這人的矯情之處是會莫名想念一個人,想她笑顏如花,想她一句“老大”。青蔥時光,多么美好啊!轉眼多年,我們各自成家,責任重大。懷念。
畢業多年,工作總是不停歇。很少有機會能夠安心的讀一本書。家里的張愛玲落滿了灰塵。婚前一天,我獨自整理物品,翻看著那些我讀過的文字,莫名心酸。我讀著自己寫下的每一個句子,思緒依舊回到當年,只是心境卻不一樣了。第一次在校刊發表的文章,拿到榮譽證書后的欣喜。現在讀來,一字一句,只覺稚嫩。那時的我們,單純、美好、細膩……
老秦總說我是一個思想很獨立的人,這得說是一種境界。我很喜歡和老秦坐在一起說話,說說我近期的想法,談談我對某一件事的看法。他總說我很獨特,沒有過多的評價,但我知道他懂我。
我曾想我是一個“思維孤僻”的人,很多想法會讓人怪癖。比如事實上我從不覺得母親很偉大。當我第一次有這樣想法的時候,我自己也嚇了一跳。我反思了很久,我覺得自己很不孝。可是后來過了很久很久,我依然有這樣的思維,但我不敢與人言說,我感受到自己思維的孤單。她就像是一座孤島,沒有船可以停靠。
直到我最近讀了《愿你慢慢長大》。與其說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的書,一本成人的溫柔的教養旅程。作家劉瑜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決定生孩子?”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思考過很多次,也曾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心境后有過不同的感受。書中有一個觀點,“為了滿足自己的人生而生孩子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我到并不如此認為。我記得有一個性教育啟蒙視頻中,精子都在爭相靠近卵子,而卵子也會挑選適合的精子結合。當然,這只是為了啟蒙教育而作出的一種有趣的效果。可是,又有不少的科學驗證,孩子還在母親肚子里時是會記得當時的情況的,可以聽見外界的聲音,可以記得自己出生時的情況,那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為孩子在最初的形態競爭中都想要成為我們的孩子,他們愿意選擇我們作為父母,他們要帶給我們快樂。
當然,我們面臨更多的便是孩子出生后,一系列的為了孩子好的愛的壓迫。不言而喻。我們以愛之名綁架孩子。為了培養一個講衛生愛干凈的孩子,你不能允許他在地板上爬來爬去,你無法允許他在剛下過雨的街道有意的跳進小水坑,你無法允許他光著腳滿街跑,那你更無法允許你剛剛洗過的小手玩臟兮兮的泥巴……你為自己培養了一個可愛的乖巧的孩子。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他似乎無法專心的做一件事,總是會被干擾,甚至有點多動。我們把這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因為我們都忽略了,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初來乍到,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他好奇,驚喜,迫切的想要去挑戰這個世界。而我們制止了他。因為他太年幼了,我們沒有辦法給他一個獨立的選擇,怕摔倒,怕哭鼻子,怕調皮……我們都無法知道孩子的世界何等廣大,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是一種人。我們需要孩子慢慢長大,他只是個孩子。
書中節選“很多人,當上父母之初,都會驚然發現,原來自己并不比當年的父母更懂教孩子;還會發現,自己仍然在不知不覺地延續自身的經歷教孩子,當年那些被自己痛恨的做法,依然被施加在下一代身上。比如,對孩子缺乏耐心而大吼大叫;比如,期待他考第一名;比如,送他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生怕落在別人后面;再比如,給孩子落后于時代的價值觀……我們付出很多很多的辛苦,還是常常感到茫然,像被裹挾在洪流之中,停不下來。”
作為成人我們都過于敏感,大道理人人都懂,可作為成人,我們也同樣不可避免犯錯誤,更何況是孩子呢。我記得有一次聽學校三年級的語文晨誦教研。在面臨“好的結果,壞的結果,安逸的結果”時,有孩子選擇壞的結果,理由很簡單,因為她覺得壞的結果才能讓我們記住這次教訓。我很驚訝年幼的他們會有這樣的認知,我很感動這個孩子的選擇,我想那個姑娘長大了一定也會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我會為她感到幸福。我們大多數時候無法放手,成人的世界多數充滿了灰暗,選擇面太單薄了,我相信,給孩子一次自己選擇的機會,即便hi你認知的錯誤道路,他也一定會走出別樣的人生。當我們學會讓孩子慢慢地長大,你會很輕松,孩子也會很快樂。一個在快樂中成長的人,會更懂得待人友善,積極進取。他會獨立思考,眼界開闊,熱愛生活和運動,照樣能自己主動學習,自己交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能和父母很好的相處。
這點我深有感觸,我生活在一個傳統家庭,父母多年來相敬如賓,整個大家庭可謂是母慈子孝,毫不為過。然而我有一個嚴厲的父親,但也是一個細膩的父親。家里大大小小十幾個孩子,沒有一個不怕父親的。小的時候特別不能理解,我記得有一次我坐在家里的沙發上,可能是坐姿很難看,父親厲聲讓我坐好,不像個姑娘樣子。覺得委屈,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試著理解父親,用嬉皮笑臉的方式來和他的嚴厲打趣,也能讓他的“撲克臉”掛上一絲笑容,甚至有的時候他也能和我們開幾個小玩笑了。我曾短信和父母親表達自己想法,算是大膽的指出了他的嚴厲讓我們關系疏遠,毫無懸念以我的不懂事來告終。可是,后來我發現父親變得不一樣了,母親也不一樣了。好像變得溫柔了很多。我無法用具體的事例來論證他們的改變,但我知道我們相處的方式變了。
很多時候或許在家人眼里我也算是怪脾氣的孩子,總是不能理解他們的好心勸告。我記得婚后回門那天,父親借著酒勁對老秦說“我最親她了,也就是她最不讓我省心”。這句話讓我每次想起都很心酸。后來我反思自己,即使是當初的我們不能互相理解,可是作為女兒的我為什么不能再多一點耐心和他好好溝通呢,與其或父親當初不夠尊重我,倒真的是我不會尊重父親。
孩子的成長要面對人生各項挑戰,家長也需要面對觀念的更新和更多挑戰。同樣希望未來的我能和孩子走上一場溫柔的教養旅程,讓我的孩子快樂,讓我的教育成為一件美好又自在的事。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有一個獨立的人生,做一個優雅而可愛的人。愿你成長的世界,好過我們今天的世界。這是我對孩子唯一的期望。
“媽媽希望你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白來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領略它波光瀲滟的 好,并以自己的好來成全它的更好。媽媽相信人的本質是無窮綻放,人的尊嚴體現在向著真善美無盡的奔跑。”——劉瑜
很久沒有寫字,很久沒有讀書。隨筆,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