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把這本書看完了,一直念著要寫讀后感,不過拖到直到今天才開始。其實剛看完一本書后的印象是最深的,現在也只能憑著記憶中的那點印象勉勉強強寫啦。
我寫這篇讀后感,不代表我讀懂了這本書,讀懂了大庭葉藏這個人,僅為我個人的一些觀感記錄。
是在知乎上看到關于人間失格的討論,才決定看這本書。很多人說,看完之后消極了、負面了,或者更認識自己了,也有人說,自己就是葉藏啊。
如果光看到這些,那我是萬萬不敢看這本書的,因為我也有陰暗面,我也很容易受影響,就怕看了這本書后自己真的消極厭世了怎么辦。不過看到另一個知友的回答,如果看到這本書消極,推薦藥方《悉達多》。好吧,看到還有“藥”可以吃,我就放心了。
然而直到真的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我多想了,我的感受和上面那些截然不同,甚至我還覺得這是一本挺“正面”的書,打算推薦給我正上高中的妹妹看呢。
果然是“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解讀啊。
但是在看這本書和剛看完時,我還是很壓抑難受的,一種想哭但又哭不來的不上不下的感覺。然后我開始思考,大庭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喪失為人的資格的地步的?
在我看來,這本書給我們樹立了非常典型的反面例子,只要不像葉藏那樣,最終就不會走到葉藏的地步。
是的,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成為葉藏那樣的人!
所以要知道葉藏墮落的原因對我來說至關重要。
葉藏對人類充滿恐懼,是因為他不懂人類在想什么,人類的營生是什么,覺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不同,這讓他感到害怕。無法拒絕別人,無法反抗別人,無法和別人建立真正的心貼心的親密關系,無法將真實的自己暴露在他人眼中。
所以他選擇扮演一個滑稽的角色逗笑,將真實的自己封閉起來。到后來的墮落,其實也是以一個行尸走肉的廢人姿態游離于世間。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剎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怎么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么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徒然掠過我的腦海。同時,只要別人贈與我的東西,無論它多么不合我的口味,也是不能拒絕的。對討論的事不能說討厭,而對喜歡的事呢,也是一樣,如同戰戰兢兢地行竊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種苦澀的滋味,因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而痛苦掙扎。總之,我甚至缺乏力量在喜歡與厭惡之間則取其一。在我看來,多年以后,正是這種性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造成了我自己所謂的那種“充滿恥辱的生涯”。
不能拒絕別人。所以他無法拒絕父親的關于去東京讀書的要求,無法拒絕壞友掘木的慫恿,到后來,無法拒絕種種誘惑。
在我看來,葉藏是將“自我”迷失了。他沒有自我,所以他感受不到饑餓,所以他個人的種種感受不重要,他的逗笑和無法拒絕,其實都是為討別人歡心,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被降到了很低很低的層次。
用無法拒絕作為借口,其實自己從來沒有努力過。只是隨波逐流著,任由外界的人將他推到各種方向。
但是葉藏也有過想要發憤圖強的時候。
在殉情自殺事件后,“比目魚”家所問的“你究竟打算怎么辦呢,這以后?”
“比目魚”當時要是直截了當告訴我就好了:
“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反正從四月開始,你得進一所學校,只要你肯進學校讀書,老家就會寄來更充裕的生活費。”
他為什么不挑明說一句“老家會寄錢過來”呢?僅此一句,我就會下定決心的。可現在我卻墜入了云里霧中。
我并不是因為討厭“比目魚”的說教才偷跑出來的。正如“比目魚”所說的那樣,我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男人。對于將來的打算,我一無所知,而且,如果一直待在“比目魚”家當食客的話,未免又對不起“比目魚”。即使我想發憤圖強,立下宏志,可一想到自己每個月都得從并不富裕的“比目魚”那兒接受經濟上的援助,不禁頓時黯然神傷,痛苦不堪。
這個時候的葉藏,還沒有對酒和毒品產生依賴,對于“從并不富裕的“比目魚”那兒接受經濟上的援助”,感到痛苦,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可以拉他一把,他還是可以拯救的。
可是由于對未來的茫然和金錢上的困頓,他成了男妾,一個靠女人吃飯的男人。
在他萌發了“所謂世間,不就是個人嗎?”的念頭后,多多少少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了。或者我們也可以說,他找回了一點自我吧。
第二天也重復著同一件事
只需遵從與昨天相同的習性
倘若愿意避免狂喜狂樂
大驚大悲就不會降臨
躲開前方的擋路巨石
像蟾蜍一般迂回前進
從這兒開始,一步一步向深處墮落了。
倘若神靈能夠聽見一次我這種人的祈求的話,那么,我會祈求神靈賜給我一次幸福,哪怕只是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幸福也罷。
之前還對從“比目魚”那兒拿錢感到痛苦,現在已經能毫不知恥的拿女人的錢了。
結婚吧,等到春天到來,我和她一起騎著自行車去看綠葉掩映的瀑布。
結婚后的葉藏過了一段平靜又幸福的日子,在他覺得自己正越來越像一個人的時候,掘木又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葉藏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認識了掘木。但是不會拒絕別人的葉藏,就算沒有遇到掘木,也會遇到掘土、掘金。是他的本性輕易向誘惑屈服的原因。
在妻子因信賴他人而遭到玷污的時候,葉藏不禁發出拷問:
難道純真無暇的信賴之心也算是罪過嗎?
葉藏想要戒酒,在這個當口,藥店的老板娘給了他一支注射液,“這藥至少比酒的危害要小”,聽信了這話的葉藏毫不猶豫的注射了。
然而對它的依賴卻越來越大。
"那可不行喲。一旦中了毒,那就要命了。"
經藥店夫人的提醒,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嚴重的中毒者(我這個人天性脆弱,動不動就聽信別人的暗示。比如有人說,盡管這筆錢是用不得的,可既然是你嘛,那就……一聽這話,我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錯覺:仿佛不用掉那筆錢,反倒會辜負對方的期待似的,于是馬上把它花掉了)。出于對中毒的擔心,我反倒開始大肆需求那種藥品了。
成為了可惡的罪惡的人之后,葉藏想死,但還是想做一回賭注,寫了一封封長長的信給他的父親。
其實葉藏一直沒有放棄成為“人”的希望啊。
但等待他的只有——被送到精神病院。
我問神靈:難道不反抗也是一種罪過嗎?
即使再從這里出去,我的額頭也會被打傷“狂人”,不,是“廢人”的烙印。
我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我已徹底變得不是一個人了。
半年后,老家的大哥將他接出院,送他到老家的海濱溫泉療養,這個時候他也得知自己的父親去世了。于是他頃刻之間變成了一只泄了氣的皮球,甚至喪失了苦惱的能力。
三年后,本想吃安眠藥入睡,卻吃了瀉藥的葉藏躺在床上,發出如下感慨:
對于我來說,如今已經不再存在著什么幸福與不幸福了。
只是一切都將過去。
在迄今為止我一直痛苦不堪地生活過來的這個所謂“人”的世界里,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東西,就只有這一樣。
只是一切都將過去。
感想總結####
- 不懂得拒絕
- 思考人的本質,看清人類的互相欺騙,卻不懂得利用這點讓自己過得更好,反而是墮落了
- 成為自己厭惡的人的可悲,沒有掙脫泥潭的決心
- 遇到問題只想逃避
- 想死卻不想努力
- 都是自己作的
- 看看隔壁《悉達多》,葉藏要好好反省下自己。
---- 2017.1.3 Update ---- - 對于生活在泥沼中的人來說,活著遠比死亡痛苦,而選擇死亡,是弱者的解決方式。如果能在Hard模式通關,那說明你很了不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