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下午,陽光溫軟。
走進浙大紫金港校區,一瞬間隔絕了外面車水馬龍的繁華。之于我,校園就有這樣的魔力,無論在合肥面試時的中科大,還是去舊金山旅行時的斯坦福,抑或當年每天生活的清華園,不管校門口多少林立的高樓,多么川流不息的馬路,只要往校園里一走,仿佛立刻進入了另一個簡單平靜的世界。只嘆當年身在其中時,眼中盡是五道口的喧鬧,不知這份平靜的寶貴。
所以說圍城,只有進去或出來了,方知彼時的美好。
從東門入,沿宜山路向西,藕舫南路向南,轉湄潭路又向西,走到底是啟真湖。路上恰逢下課時分,騎車或走路的學生從一座教學樓趕去另一座教學樓,三五成群,討論著問題,凌亂,卻又有序。
啟真湖,從兩排教學樓中停滿汽車的湄潭路走過去,盡頭就是它,寬闊的草坪和平靜的湖面在眼前展開,豁然開朗。一個男生騎車載著一個女生從身旁經過,討論著路邊樹上掛滿枝頭的文旦——“那是文旦,不是橘子或者橙子,我一個北方女孩都知道。”
啊,想不起在學校時載著女友騎車都曾經聊了些什么……
湖畔有一個大平坡的草地,可以直接走到水邊,喜歡這種感覺。站下來,深深吸一口氣,感受這一刻的平靜。遠處的鳥鳴、人聲,它們都吵不到你,被擋在這份寧靜之外。岸邊垂柳的枝條,長度恰好到水面上一點點,風吹過,蕩起來,卻又不碰到水面,一副欲拂還羞的模樣。
不知這啟真湖有沒有清華的荷塘有名,但相比之下,荷塘有些像人文的景觀,讓人不太容易親近——在不違規的條件下你沒有什么辦法下到水邊,只有亭上看荷的時候才和水比較近一些。
想起兒時跟父親去池塘野釣,也是頂喜歡這種“平易近人”的水邊。垂釣的地點大都水急或坡陡,這樣開闊的岸邊不多,倘若找到一處,支起一根魚竿,喂下一窩小米,在馬扎上坐下來,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一條肥美的草魚板兒上鉤。遠處村莊里的犬吠傳來,和著孩童的叫喊,更襯得那份寧靜。只是,那一刻的平靜,當時的心可以體會卻無法感悟,現在回想起來,確是難得的體驗。
畢業之后,買房、結婚、工作、創業,生活推著生命一步步向前。想得多,想要得更多,內心逐漸喧囂起來,慢慢聽不到那個真正的聲音。當有那么一刻,在這樣一個地方,找回那份平靜的感覺,讓橫流物欲的呼喊沉靜下來,聽一聽內心的想法,看一眼最初的自己。
年少時,知道平靜的好,卻不懂;年老時,懂了平靜的好,卻難得。
愿你喧囂的心,也常有平靜的一刻。
2016年11月4日午后,于杭州浙大紫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