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的朋友常跟我說道,現在的小孩子太難教育,年紀不大,卻很自以為是,真令人頗為頭疼。
作為初中的班主任,最令他煩惱的,是班級里的早戀現象。
十四五歲的少年少女,正是情竇初開的花季,課堂上暗送秋波,下課后偷偷拉著小手,在操場上人少的角落散個步……屢教不改,對班上其他同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我始終微笑著,安靜地聽著他的說道,聽他說現在的孩子是如何的不服管教,不敬師長,用一句俗語說,那是“掉進灰里的豆腐——錘不得,打不得”,言語間盡是不被人理解的無奈。
我知道他描述的這種現象,并不是少數。似乎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的孩子,也以異于從前的速度生長著。往往就在我們不以為意的時候,給我們帶來驚喜,或者驚嚇。
比如,早戀。
走在街上,時常能看到少男少女手挽著手,彼此依偎,甚至旁若無人的“秀恩愛”。好像在用一舉一動宣告著,這已不再是八零、九零的年代。
而我已從最開始的驚愕,變成了如今的見怪不怪,又或者說,習以為常。有時還會自嘲地想想,自己已經被洶涌而至的長江后浪給拍在沙灘上了。
但其實,心里對少年們的行為不敢茍同。
他們大概都還不明白什么是愛情,就給自己和別人貼上了相愛的標簽。在本該與書本為伴,安心成長的年紀,就輕率地言及情感,帶著自以為是的成熟,都是自欺欺人。
愛情該是什么樣?是夏天的晚風還是冬天的落雪,可能沒人說得清楚。但它絕不該發生在如此稚嫩的年紀,一切的思維和情感都還懵懂,這是模仿,而非愛情。
也許是覺得新奇有趣,也許是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自己尋找出路,尋找一個情感的寄托,彼此也有依賴,然而這一切最好的結局,是真摯的友誼,不是轉瞬即逝的愛情。
那么小的年紀,他們又懂得什么呢?高興了就在一起,不高興就分開,愛或不愛也只憑一張嘴做主,又何談責任。
看看現在的社會上,有些大人亦并不比小孩子成熟。有多少一見鐘情的結尾是再見陌路,一時的歡愉換來的,是記憶里難以愈合的疤。愛的時候如膠似漆,不愛的時候相看兩厭,恨不能老死不相往來。這時候,哪怕愛情的結晶也無法挽回兩顆漸行漸遠的心。
好像不負責任是一種基因,一直在人類的血脈中流傳。不論在哪個時代,經濟發展的多好,受到的教育多高等,都無法抑制人類的這種劣根性。
就像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多的閃婚閃離,當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來去匆匆,時間,情感,身邊的人,不能不說這是現今社會的一種悲哀。
人啊,在什么年紀,就該做這個年紀該做的事。二三歲時就專心學習走路說話,十幾歲時正要好好讀書,書讀得多總沒有壞處,這樣當你二十幾歲時有了喜歡的人,也有底氣去告白,去追求,至少還可以寫一封動人的情書,而不用膽怯著還要美其名曰“默默守護”。
愛情無疑是美好的,因而人們常常忽略了她沉重的一面。她所求的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鐘情,又常有嫉妒丑惡相伴。
雖說向往美好亦是人之本能,然而這樣背負著人類歷史文化傳承的、不可褻瀆的情感,又怎能是心志尚且青澀的少年人所能承受。
正該是陽光下奔跑的年紀,別被復雜的心事絆住了腳步。若足夠聰明、成熟,便該知道世界絕不止眼前的美好,更美麗的在遠方,可能是白雪落在山巔的故鄉,可能是大海與天空接吻的邊界……都好過這平淡無奇的春夏秋冬。
當知花季之所以美好,并非因為愛情。學生時代的你應當做的,是守護好自己的純真與干凈,盡可能的多讀些書,等到后來某一天,你遇見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這些美好會給你自信與美麗,還有幸福的愛情。
別再模仿愛情,別再浪費時間,青春只有一次,年少經不起推敲,誰也不想日落之時再感嘆悔之晚矣,再覺得百般遺憾。要知道,你現在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將來的那一天,蝴蝶破繭而出,星輝灑落海面,月光流淌出銀色的河,你成了別人眼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