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 松江? ? 知津學堂
今天家長課堂是關于如何戰勝“拖延癥”,在情景模擬“孩子在游樂園玩得不亦樂乎,到了時間不肯走”的時候,我們擅長用約定來強制孩子,如果孩子還要多玩一會,就會簡單粗暴的方式“你不走,那我走了。”這一殺手锏一出,孩子乖乖的服從了。而且下一次出門這樣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結果采訪“孩子”的感受時,“孩子”說“我心里那一刻是充滿了驚恐,感覺媽媽不要我了。”而且這份驚恐一直伴隨著她,一到游樂場,只要媽媽一叫就立刻離開,害怕再次被驚嚇到。
還記得那個“1,2,3”嗎?幼兒園開始,“1.2.3,坐坐好。”是給出口令,讓孩子聽從指令坐好,這是為了維護秩序。后來漸漸在家里這樣上演,“我喊到1,2,3,到3就必須給我出門。”我現在回想,這一招之所以好用,因為孩子也被嚇到了,類似條件反射一樣。想想自己的無知不曉得給孩子制造了多少負面情緒。
今天我們也討論到相信,昨晚備課時我看到自己一直拖延寫計劃,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不相信,害怕做不到,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同樣的孩子寫作業拖拉,一部分孩子就是面對作業負荷很重時,選擇逃避,不愿意面對壓力,害怕寫不完而出現拖拉;還有一部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寫,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而我們父母有時候不去想辦法,還會嘮叨一句,“別人都會,為什么你不會,你上課有沒有認真聽?”孩子頓感無助,因為他最愛的父母都不幫他,語氣中還充滿了指責。
有媽媽就說可是現在大環境就是分數至上,學校老師也會有說一套做一套,可是那些我們無力改變,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孩子從學校一回家,他任何情緒被接納的,他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被接納的,被尊重的,那么他可以把任何在外面發生的負面情緒在父母那里得到化解,被充分表達接納,他依然可以建構自信的自己,以及愿意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晚上俊俊媽媽發給我看俊俊的英語成績,我好奇地問俊俊,俊俊告訴我,“老師多扣了我4分。”當我把這信息發給媽媽時,媽媽問我,“不知道真假,試卷帶回來了嗎?”我傻眼了,當時我完全相信孩子的話,一點質疑也沒有,媽媽問我要不要問老師,我選擇相信孩子,更何況成績多四分少四分沒關系,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掌握了,畢竟這不是大考成績,影響到升學之類。
想起昨晚送兒子去學校,當時兒子說更加堅定要去某某大學時,我沒接話,后來我發現自己心里在那一刻也是閃過一個聲音:“就你目前的狀態,好難”。
相信這件事真的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可是我們親子之間沒有這樣的相信,孩子就不愿意跟你吐露心扉,或者半開半閉,久而久之,親子之間豎起來一道閘。
對陽,近來我越來越感覺無助,孩子跟我抱怨的都是,媽媽不陪我,或者媽媽不同意我做這做那,比如他今天第二次提到他想玩輪滑,打乒乓,可是媽媽怕輪滑危險,乒乓沒有場地。當孩子跟我描述這一切時,我心里突然想到他寫作業時經常另一只手在玩任何他可以進入他眼球的東西,幾乎停不下來。想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去通過運動釋放那些荷爾蒙帶來的影響,一定很難受。我想起幾次我陪在旁邊試圖提醒要求他安靜時,他說停下倆他會很難受。也許這也是一種可能吧!
他也不相信自己,遇到計算煩一點的題目都直接說,“我不做。”那一刻真的無語,他還會說,“反正我寫了,老師看不懂。”“那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呢?”“反正我就是不寫。”比如今天英語最后翻譯題,他就是不寫。他心里似乎用自己的放棄來試探身邊的人,需要重新建立信任,真的很難,更何況我們父母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信號。
真的應了ALEX老師的那句話:父母學習改變,孩子才會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