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來了。
也許來得有點晚。沒關系,只要床頭的燈還亮著,一切都能趕得上。
夜已深,有沒有感覺白天的一切像杯渾水,現在,正慢慢澄清。
從今天起,明月的文字直播就開始了。
可是從哪兒開始呢,明月心里還是有點忐忑。
忐忑之后,明月看到了自己心里的柔軟。
明月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塊柔軟的地方,無論堅強的人還是貌似堅強的人。
那就讓我們用柔軟來撫慰柔軟,像靠在后背的枕頭。
只寫柔軟,就寫柔軟,這就是明月的《枕邊絮語》存在的價值。
今天是《枕邊絮語》的第一天,說些什么呢。既然專注的是婚姻,那就從婚姻開始吧。
明月想問的是,婚姻之外,你有沒有喜歡另一個人?
這對你是個秘密,對明月也是個秘密。
但明月可以肯定的是,人生是一段很長的路,遇到的肯定不止一段風景。尤其當我們被生活的庸常和日復一日的重復打磨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們渴望有清新的風拂過,渴望愛與被愛,關懷與被關懷,渴望如煙花般燦爛的激情。
而這些,都是被婚姻的塵埃慢慢覆蓋的東西。
我們需要一種感覺,找到逝去的記憶。
我們需要一次邂逅,點燃沉寂已久的愛情。
可一旦愛情真的到來,是否就能非常坦然地享受其中的美好?
明月的答案是否定的。
總有些東西拽著想要向前的腳,形成或大或小的阻力。
阻力一種是來自社會影響,還有一種是來自內心。這兩種壓力,真正能產生約束力的,明月以為,是后一種。
社會影響固然有強大的威懾力,但在明月看來,它是有反作用的,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
越勸阻,就越想干,影響面越大,就越顯事情的悲壯和另一種扭曲的合理性。
這恰好迎合了婚姻一潭死水的麻木帶來的心理陰影,不是畏懼平淡嗎?不是渴望激情嗎?那就來吧!
此時對抗社會責任和社會輿論產生的代價感中的悲壯甚至大于新愛情本身產生的刺激。
就像是一團急火,用水越潑,它燒得越旺。
而來自內心的阻力則不然,它是漸進的,潛移默化的,有點釜底抽薪的味道。
很少有人從一開始進入婚姻就想著再去邂逅一段新愛情。婚姻之初,兩個人執手相看,彼此有著相伴一生一世的承諾。之后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多年,生了孩子,更有了無數個日夜的廝守和習慣。
知道自己犯錯的孩子總會不由自主低下頭來。
共同維護婚姻的責任感和違背婚姻的愧疚感是一道紅線,而共同生活多年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則是另一道紅線,再加上對孩子天生的母性或父性責任這第三道紅線,會讓打算逾越的人心生忌憚。
而當某一道紅線無限放大的時候,就是心中那團火熄滅的時候。
所以總能看到有人激情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而更多的人,悄悄的走出去,又悄悄地退回來。
好了,下面欣賞一篇明月的原創小說,希望能給您以啟發。
那座城
明月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座城。
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空氣,熟悉的存在。
柴米油鹽氣息在鼻端縈繞,讓人真切地感受活著的肉體。
但也會厭煩。
生活周而復始的雷同讓人壓抑。
每個人都有打破一切重新再來的渴望。
他認識了她,或者她認識了他。
不同城市的兩個人。
吸引彼此的是生活中因為麻木而忽略的東西。
比如關懷,比如體貼,比如問候,比如一句淺淺的調侃。
至于怎么認識的,這不重要。
現在有太多交友的平臺,網絡四通八達,無所不能。
他們有任何一種機會相識。
有相識就有故事。
從陌生開始,一點點熟悉,一點點了解,一點點把對方放進心中。
單調的生活因此改變,蒼白的天空也有了色彩。
日子一天一天過,心也越靠越近。
思念開始發芽,長大,到成為一棵樹的時候,就有了相見的渴望。
可他們隔著兩座城的距離。
物理的距離不算什么,有汽車,火車,飛機。
還有不能言說的距離。
比如他或者她彷徨的內心。
這距離幾乎不能跨越。
但思念讓人瘋狂。
終于有一天,他說要來看她。
她答應了。
第二天他坐飛機來到她的城市。
在一家酒店里他定好了房間,并在樓下的餐廳里等她。
剩下的所有情節該理所當然地進行下去。
但結局卻出人意料。
他長得不丑,而她長得也不差,更何況他們在以往都視頻過。
那天下午真的很美好。
在后來的一天,她給她的閨蜜說。
可就在我們進房間剛要擁抱的瞬間,他的電話響了。
是他女兒電話。
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和女兒說話,眉眼里愛的表情,我忽然也想起兒子,出門的時候他胖胖的小手還拍了拍我的臉,說,媽媽,別忘了回家哦。
他打完電話我所有的激情都消失了。
我們各回各家。
再也沒有提過見面。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座想要走出的城。她對閨蜜說。可真正當我們想走出去的時候,心會特別的空。那會兒真希望有個理由拉住我們渴望的內心。
他有個女兒,我有個兒子,他們都很可愛。
這就是最好的理由,不是嗎?說完,她靜靜地看著閨蜜的臉。
她知道自己還想走出那座城。
也知道自己永遠都走不出那座城。
如果想要給明月寫信,2603496120@qq.com明月和您的心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