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餐桌現(xiàn)在是越來越離不開味道——辣,中國人仿佛天生就有愛辣的基因。然而有趣的是,就在400年前,國人還不知道辣椒為何物,300年前,正統(tǒng)的川菜菜譜里,還見不到辣椒的身影,那么,辣椒到底是憑借什么在短短400年間征服了國人的味蕾了呢?
1492年,哥倫布的遠航不僅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也給全世界帶來了辣椒,直到16世紀末,也就是明朝末年,辣椒才進入中國。有趣的是,辣椒最開始是從江浙、兩廣傳進來的,但喜食甜味,口味清淡的當?shù)厝藢苯凡⒉桓忻啊?br>
最先接受辣椒的是被萬山環(huán)抱的貴州,受小冰期和戰(zhàn)亂的影響,貴州的食鹽和蔬菜是極其短缺的。據(jù)史料記載“土苗用以代鹽”,而此時的辣椒成了當?shù)厝说挠望},其他幾個省份吃辣椒要晚于貴州。據(jù)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
那時候湖南、湖北已經(jīng)嗜辣成性,頓頓都離不開辣椒了,就連湯里面也是要放辣的,而真正把辣椒發(fā)揮到極致的卻是四川。早先四川人是不吃辣的,以甜膩,辛香為主,比如夾沙肉,姜汁雞,而之前辛辣味的來源,主要靠川姜和花椒。
到了康熙年間,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風潮,辣椒開始轟轟烈烈地入川,病完美的結合了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辣椒的加入,為川菜注入了新的靈魂,這就是典型川菜與現(xiàn)代川菜的分水嶺。改革開放以后,開始流行下館子吃飯,餐館里最常見的就是物美價廉,種類多樣的川菜,很多不吃辣的地方,也開始流行起了吃辣,比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肉片。甚至是川菜偏重的菜,比如水煮魚、麻辣香鍋、鴛鴦火鍋等,也越來越多被人們所接受。
辣,漸漸變成一種國民口味,那么,中國人對辣椒味為何如此的沉迷呢?嚴格的說,辣并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吃辣椒時會產(chǎn)生燒灼感,讓大腦誤以為“身體受傷了”,就會自動分泌內(nèi)啡肽來止痛,而內(nèi)啡肽也會使人產(chǎn)生愉悅感,所以很多人會吃辣上癮。
當然啦,這種反應不僅限于中國人,對外國人也同樣有效,只是單一的烹調方法,使他們與辣味失之交臂,而中國人卻靠辣味化腐朽為神奇,將簡單的食材烹飪出別樣的滋味,例如進擊世界杯的小龍蝦,走向國際的傳奇辣醬——老干媽。中國辣,正一步步征服全世界人民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