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斷舍離》,馬上開始實施。誰讓咱們是勞動模范呢?(昨天的碗還沒洗)
挑選出不穿的衣服,一大堆。
挑選出不用的日用品,一大堆。
挑選出不看的書籍,一大堆??!
我的藏書最多的時候,達到一千本。以前在河北工作,后來回到山東,書籍暫時存放在親戚家。這邊安定下來,便從河北快遞回以前的藏書。四五箱子,快遞費花了250元!
哎呦,元氣大傷。幾百本書籍,沉甸甸的。我從樓下扛到四樓,差點沒喘過氣來。
以后陸陸續續買書,書攤,網上,尤其做活動,總是忍不住下手。
回頭想想,當時也真的是喜愛。
有一天,要搬家了,要了命了。十個紙箱,加上五個尼龍袋子,全部都是書。
搬家師傅說,你這得加錢呀,這么沉,我們平常搬電視機、冰箱,比你這輕巧多了。
好吧,其實我也覺得很沉。
為什么買這么多書呢?
一方面是求知的渴望, 另一方面是內心的稀缺感。
從小在農村長大,很少有漂亮的書,有營養的書,想看的書,于是一本本書成為了最想得到又暫時得不到的禮物。
一次次的渴望,編織著粗壯的繩索,擁有想看的書,成為了最稀缺的夢想。
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實現的時候,你說,壓抑了這么多年的欲望,爆發出來該有多可怕。
文學經典名著,看完一本,再來一本。歷史書籍,名人傳記,還有最喜歡的書畫集,多多益善。
直到有一天,過了三十歲,忽然感覺仿佛背負了沉重的負擔,一本本書經常在角落里哭泣,主人很久沒翻我的牌子了,好孤獨!
是啊,許多書買了看過一兩次,便束之高閣,這是高調的說法,其實放到了紙箱里或者柜子里,任灰塵漸漸積累。
書不會說話,如果是人或者貓,恐怕早就受不了了。要么以頭撞地,要么慘叫不迭。
物品和人的關系,很微妙。你買了一本書,以為你擁有了它。其實,它也擁有了你。它占據了空間,也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它有自己的能量場,如果你不愛它,它也會傷心的。散發出悲傷哀怨的氣息,擾亂你的家。
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也是對過去關系的執著??諢o一物沒有必要,但至少認真審視你和物品的關系。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的物品嗎?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的物品嗎?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的物品嗎?
當初以為一輩子不會舍棄的書,一本本處理掉。發現讓它們去外面旅行,流通到需要的地方去,自己也很開心。
現在挑選剩下的書,有120本左右。也許還要繼續精簡,但留下的,真的是自己在乎又非常喜愛的。看到它們,心生歡喜。
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利,囤積并不代表擁有,只有發自真心的對待,和物品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才是真正擁有它。就像娶了一個媳婦兒,把她扔在房間,哪怕是豪華別墅,你也只是給她一個住所,并沒有擁有她。時長和她聊天,親吻,撫摸,一起沐浴在愛情的河流里,才是真的擁有。
而真的擁有, 讓雙方彼此更加珍惜。
斷舍離,讓我們發現消費主義浮躁浪潮下的生活真諦。繼續吧!
我喜愛我的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