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深圳后幾次想要提筆寫一寫春節,工作后,除了國慶節和春節有時間回家外,其他時間我幾乎都在外,不曾有更多的機會陪伴家人,在2月14日的情人節這天記下來,只是為了記下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所感,能夠留下一些印記和回憶。
去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今年決定回老家過春節陪陪家人。1.31下午6點到武漢,因為妹妹帶著兩個小孩,我們決定在武漢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坐短途火車回家。一下火車,就看到廣場上拉了醒目的橫幅:歡迎廣大成功人士回家創業,我和妹妹相視一笑。
隨后,有人告訴我們,可以免費乘坐中國郵政為我們包的車回鎮上。上車不久,就有郵政的工作人員來給我們發傳單,想來郵政做這次活動也是為了攬儲,這幾年,老家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年人賺錢能力日漸下降,很多家庭這些年因婚嫁喪娶幾乎也掏光了家底,另外傳統銀行業務受到互聯網經濟沖擊,尚在老家的年輕人的儲蓄方式也被互聯網分流了,看來,郵政儲蓄為了生存,這波操作也是拼了呀。
走在街上,發現以前異常火爆的網吧,這幾年也是漸漸沒了生意,在我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時候,手機和電腦還沒完全普及,街上的網吧坐滿了小孩,大部分人都是在網吧打游戲,這幾年,手機游戲的開發盛行,網吧的生意也大受影響。
跟國慶節的人流相比,年前的老家還是熱鬧很多的。但每年回來,總覺得時光在這里靜止了。多年過去,老家還是沒有什么變化,就連家門前的那條路,還是碎石加土路,一到下雨天特別難走,其實很多地方都通了水泥路,只是聽說我們家門前這條路的修路資金被某些干部侵吞了。
這幾年來回家后,想幫老媽飯后擦個桌子洗個碗,但每次跟弟弟或者妹妹聊天,聊著聊著,老媽已經把碗筷洗干凈。反而是上學那些年,爸媽忙于奔波,飯后的洗碗等家務都被我和妹妹包了,現在想主動幫老爸老媽分擔一點家務,卻發現他們不經意間就做完了。每次主動想洗碗,就被他們推到一邊去了,說我們在外工作節奏太快,辛苦。所以我們只是在需要招待親戚客人的時候幫忙擇下菜洗下菜,打打下手。
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老爸從來都是吃完飯后碗筷一扔,洗碗的事情從來不去想。最近好幾次我都看到老爸吃完飯后立馬洗碗,雖然老媽和弟妹嫌棄他洗不干凈,但這變化依然讓我唏噓不已。
老爸和老媽年輕的時候,動不動就為一件小事吵架,特別是每年大年三十,一定要為某件很小的事情爭吵,好像不爭吵一番,這個年就翻不過去了,就過得不完整了一樣。反而是在有了孫女以后,很少見他們爭吵了,或許是因為我一年也就只有春節在家呆幾天的緣故,看不到他們平時的爭吵,也或許是到了這個歲數,彼此磨合得差不多了吧。
回家過年,自然有一個話題繞不開----催婚催育,家里沒有結婚的堂弟或者還沒結婚的表哥,都成了被教育的對象,但在我家,這種被催促的力度和密度尚小,壓力也沒有特別大,幾位長輩更多的是提供一些方法論或者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
這幾年觀察下來,老家男女比例失調現象也逐漸凸顯,特別是通過相親結婚的男方家庭,結婚幾乎要把多年的積蓄掏光,甚至有些家庭還要欠債。以前只是過年的時候,在新聞中看到一些北方地區有這種現象,但這種現象現在在老家也很常見。
很多女方相親的條件之一是,男方家只能有一個兒子,兩個兒子的家庭則免談,另外外市區要有一套房,有的還要求買車,彩禮的話每家又是不一樣。但這樣七七八八算下來,結婚的費用至少就要30-40萬左右了,去年糧食價格低,靠種田那點收入恐怕是難以支撐的,哪怕是做一點小生意,生意狀況相比去年,也差了很多。眼看著一年年結婚的費用水漲船高,恐怕大家都想的是,早點結婚還能省點錢,結婚越晚,結婚的費用越高。
回到老家,跟城市比,娛樂項目少了很多,在家呆了幾天便會覺得有些無聊,于是很多人只好相約打牌,但這幾年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通宵打牌不休息,或許是早前村子里打牌的主力軍們現在都漸漸老去了,時間都花在帶孫子和孫女身上了,或者隨兒女去外地了。
這個以往在我看來充滿活力,熱火朝天的村莊也漸漸步入老年了,我們這一代的爺爺奶奶輩大部分已經凋零,而我們的父輩們,操心完或正操心著我們這一輩的婚事,體力漸漸不如從前,但他們中的大部分還撐著家,而我們,大部分離開了這里,把他鄉作故鄉。想到這里,莫名有些傷感。
兒時的很多春節傳統項目,比如劃彩蓮船,打糍粑,做麻糖和麻花等都幾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去超市買回來,雖然方便簡單了不少,但少了那種自己動手和期待的樂趣,這也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次回來,發現老家在垃圾收集方面做出了改善,國慶節回家的時候就看到每間隔幾戶就能看到過道或者廣場上放著綠色的垃圾桶,雖然尚且不能做到垃圾分類,但相比以前,各類垃圾只能丟在哪算哪的現象好了很多,以前亂扔的垃圾造成土地污染,雖然農村土地廣袤,但這些到處亂扔的垃圾造成了環境污染。聽老爸說,現在每天下午都有清潔工定點清空垃圾。
除夕的中午,爸爸停了生意回家,坐在廚房的老式的灶膛前,幫老媽添柴火蒸一籠粉蒸肉,而老媽提前回家準備各類飯菜,菜準備完畢,弟弟開始炒菜,這一兩年,除夕的團圓菜,除了粉蒸肉和肉丸子、藕夾這類的大菜是老媽完成之外,其他的菜都交給了弟弟。除夕的下午,太陽很暖,老爸坐在灶膛前,聽著柴火時不時爆發出的噼啪聲,有一搭沒一搭和我們閑聊,弟妹帶著外甥、外甥女和侄女在廣場嬉鬧,弟弟掌勺炒菜,老媽幫弟弟打打下手,我在這一刻,明白了過年對于我們來講傳遞、傳承和團聚的意義。
正月初七早上9點,我們從家里出發,坐車返程回深圳,臨走前弟弟在天氣溫度1°的寒冷天氣中,早上6點半起床,為我們做了一頓魚火鍋。
在去車站的路上,臨街老同學的媽媽看到我,趕出來和我打招呼,簡單聊了幾句各自的狀況,匆匆告別。突然想起來,我的初中同學和高中同學,大部分都失去了聯系。不知道他們都在哪個城市的角落打拼,是否都結婚生子,是否都還好?
而這樣的時光,過一年,少一年。惟有珍惜。